摘要:當前對冷鏈物流配送的研究多為單一冷鏈產品下的配送研究,且僅運用物聯網中部分技術,未能全面應用物聯網技術于冷鏈物流配送中。研究將物聯網技術與多溫共配方法應用于冷鏈物流配送中,探究其可行性。
關鍵詞:冷鏈物流; 物聯網; 多溫共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呈“小批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對生鮮農產品的安全性和配送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極大的推動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國也出臺了關于規范和發展冷鏈物流行業的相關政策,如表1所示。但是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在冷鏈物流中常常因節約成本而出現“斷鏈”現象。配送作為冷鏈物流中極為重要環節,它占據著冷鏈物流成本的很大比重,因此研究優化冷鏈物流配送對節約冷鏈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表1 國家出臺關于冷鏈物流相關政策
1 當前物聯網下冷鏈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問題
1.1 物聯網技術在冷鏈物流配送中應用不足
由于我國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運用物聯網相關技術于冷鏈物流中的成本較高,所以一些企業還未全面系統的運用物聯網相關技術,物聯網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緩慢。目前物聯網下冷鏈物流配送多運用物聯網中部分技術,未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絡。
1.2 多溫共配未廣泛應用
由于生鮮農產品自身的易腐性,要求在配送過程中要保持適當溫濕度,防止因溫濕度不當造成貨損,同時,客戶對生鮮農產品需求往往處于多溫層,為滿足客戶需求,傳統的冷鏈配送多采用“常溫車+冷凍車+冷藏車”的方式進行,不同溫層的生鮮農產品對應不同的配送車輛,運輸成本高,車輛利用率低,不適合當今客戶對冷鏈品“量少樣多”的要求。因此,多溫共配勢在必行。
1.3 缺乏物聯網下冷鏈物流多溫共配的研究
當前冷鏈物流配送問題的研究中,對于物聯網技術和多溫共配各自結合冷鏈物流配送優化的理論研究比較多,大多都沒有將物聯網技術與多溫共配的配送方式結合起來進行優化,因此缺乏理論依據。
2 物聯網下冷鏈物流多溫共配的可行性
在物聯網技術下,感知層可以通過運用RFID技術、GPS/北斗定位系統、溫濕度傳感器等收集車輛信息、貨物信息和道路信息等,網絡層通過WIFI、4G/5G、Zigbee等將感知層收集的信息上傳至應用層的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平臺可以對信息進行處理,及時反饋到車載終端做出反應。在物聯網環境下進行冷鏈物流多溫共配研究,可以實現對多溫層貨物、車輛道路信息動態的、實時的監控,同時通過物聯網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掌握客戶需求信息,對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做出反應,是冷鏈物流配送更加貼近實際,從而提配送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因此,將物聯網與冷鏈物流多溫共配結合是可行的,為冷鏈物流配送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3 物聯網下冷鏈物流配送優化建議
努力構建完善的物聯網信息化平臺,逐步將物聯網相關技術運用于包括配送在內的冷鏈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
構建完善的物聯網信息化網絡平臺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可以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構建,政府監管、企業和消費者使用。構建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可以實現從生鮮農產品供應到流通至消費者手中各種信息的全程透明可視,做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同時,物聯網技術運用于冷鏈物流配送中,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陳本。
大力發展多溫共配。多溫共配可以打破傳統冷鏈配送“專車專用”的現象,實現多溫層貨物共同配送。多溫共配可以采用蓄冷保溫箱和保溫柜等同常溫貨物搭配,使用普通車輛配送即可,同時對配送車輛路徑進行優化,既可以提高車輛利用率,降低專用車輛的固定成本以及總體配送成本,又可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等。
廣泛開展物聯網與多溫共配相結合的針對冷鏈物流配送優化的研究。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因此開展物聯網與多溫共配相結合的針對冷鏈物流配送優化的理論研究,可以將得到的成果用于實際的配送中,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物聯網與多溫共配下對配送效率的提高和配送成本的降低等。
4 總結
物聯網技術和多溫共配在生鮮農產品配送中的應用十分重要,通過有效調整生鮮農產品的配送資源、路線可以有效提升生鮮農產品的配送效率和質量,降低生鮮農產品在配送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安全問題的幾率,同時可以降低配送成本,改善當前階段我國冷鏈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亞楠.基于車聯網的冷鏈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研究[D].長安:長安大學,2016.
[2] 唐珍.冷鏈物流多溫共配的優化研究[D].煙臺:煙臺大學,2013.
[3] 楊蕊.物聯網技術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優化研究[J].市場研究,2018,(03):33-35.
[4] 路征,黃偉儒,何汁,等.中國農村物流發展水平評價及地區差異分析--基于28個省級行政區數據[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5] 張濟風,楊中華.時變路網環境下多溫冷鏈配送路徑優化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119-126.
[6] 徐梅,陳淮莉.交通擁堵情況下的多溫共配車輛路徑優化[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152-158.
[7] 郭瑞偉,李昕.交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產品冷鏈物流與農村電商發展的耦合互助關系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20):58-60.
[8] 趙莎莎.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9):39-41.
[9] 代承霞.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建設的機遇與挑戰[J].物流工程與管理究,2020,(6):47-48.
[10] 李鴻冠.農村冷鏈物流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探析--基于中央一號文件的視角[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75-78.
[11] 原文濤.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10):152-153.
[12] 劉玲,譚輝.基于權重組合分配預測方法的普洱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預測分析[J].物流科技,2020,(9):1-5.
[13] 丁五犇.基于安全可持續視角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26):56-58.
[14] 劉海東,馮森洋,劉曉娜,等.湖北農村區域性物流創新型模式研究--以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鎮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9):36-39.
[15] 楊嫚,馮慶華.“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2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