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們國家的歷史極其久遠,在這個比較長的歷程中,存留下了比較多的文物,在進入全新的時代之后,留存下來的文物大部分都放置于各個博物館以供學習、研究,此外還能夠展現各個時代的文化。與此同時,隨著科技水準的進步,各種高新的信息技術也層出疊見,并被運用到諸多行業中,都發揮出了極為全面的效用,所以在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也成為了當今時代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本文就以博物館文物保護為出發點,首先探討此項工作的關鍵意義,繼而從多個層次,不同維度探究信息時代下,博物館文物有效保護的手段,期望帶來參考。
關鍵詞: 信息時代; 博物館; 文物保護; 措施;
引言
一直以來,文物都是國內十分寶貴的一類物質,作為各個年代的智慧體現,甚而可以在一定層面上展現我們國家的宏闊歷史,而博物館作為其最為主要的存儲地,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自然也成為了重中之重。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之中,博物館也需要運用一些信息技術,來提升此項保護活動的成效,然而基于現實情況來看,在這一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手段期間,卻依舊受到了各種內部或者外部要素的干擾,從而對保護水準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借助于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類困境。由此可見,對這部分內容做出探討極為必要,下文將簡要論述。
一、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關鍵意義
在現如今信息時代下,博物館想要更好的借助于信息手段來完成文物保護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真正的明晰此項保護活動的關鍵意義,這樣才能夠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繼而主動地采取一切措施,來保證信息化技術的融入,真正地從根本上增強文物保護成效,通過總結得出,其中的意義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作為文化探究的依據
在博物館中,存放著大量各個年代的文物,并且這些文物能夠很好的展現對應年代的文化,而對于歷史文化的探究,一直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并且也在持續的進行,通過對文化做出嚴謹而又切實的保護,便可以更好地將文物作為文化探究的依據,為我們國家各個時期的文化探索形成助力[1]。
(二)弘揚國內的經典文化
我們國家的歷史源遠流長,形成的文化也多種多樣,更是被世界稱之為文明古國,但是如想要將這些文明、文化能夠得以進一步展現,就需要借助于文物作為媒介,而博物館作為儲存文物的關鍵場所,一旦沒有做好保護,那么就可能致使一部分經典文化被遺失,可見加強保護工作事關重大。
(三)更好的展現教育效用
當前,學生主要是通過歷史課程來了解國內各個時期的文化,但是畢竟歷史書上的很多內容較為抽象,并且比較枯燥,因此對一些學習內容難免會興致較低,而隨著博物館的開放程度愈來愈高,各地教師也主動地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去觀賞這些文物,從而讓學生與古文化更加直接的接觸,并且從中學習文物的背景,所以就需要文物擁有較高的完整度,借助于有效的保護手段,來更好地展現出文物的教育效用[2]。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物保護手段探討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知曉,對于博物館來說,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了重中之重,并且高于一切的工作。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之下,要想保證這項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完成信息技術的運用效率,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基礎建設
保證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提升文物保護的成效,要加強基礎建設,博物館要加大成本的投入力度,從而加強對現有的基礎建設做出信息化的革新與升級,在這個過程之中,應當著重考量的內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展現出主導的效用,繼而制訂出有關的政策,創建出專項的文物保護資金庫;其次,加強網絡設施的建設,主動的引入一些信息化設施,例如,防潮濕裝置等,用來保護文化不受外部環境侵蝕;最后,還要構建出完備的網絡系統,對文物予以實時的監控,保證文物的安全性,規避各類不安全要素,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應對各類突發狀況。
(二)構建服務平臺
對于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來講,健全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項內容,為此,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務必要注重這一點,從而革新文物的保護模式,通過信息化、專業化的手段,來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的有效性。詳細來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借助于信息技術,構建出與之相對應的數據庫,其中對各類文物的所有信息,都實行嚴謹而又全面的登記,從而讓工作人員能夠便捷的查閱各種文物的信息,為后續的保護工作形成依據;第二,做好文物的信息化管控,通過服務平臺,讓館內的全部工作人員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到保護活動之中,以此來保持文物保護的較高參與度;第三,以信息技術作為根基,博物館還應該構建參觀服務平臺,使用這一平臺,對各個文物的參觀頻次做出高效的探析與運算,然后再根據數據,對不同的文物實行不盡相同的保護措施,例如,對于一些被觀賞頻次較高的文物,則應當加大日常的保護力度[3]。
(三)做好人員培育
在博物館之中,文物保護的相關工作人員,是此項工作的一線人員,所以他們的技能素養強弱,以及運用信息技術的水準,可以在一定維度上,較為直接地對信息時代下的文物保護形成影響,由此可見,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育,自然也就成為了極為關鍵的工作,同時也是博物館務必要完成的一項工作。在實施期間,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提升文物保護崗位的聘任門檻,著重考量應聘人員的信息技術運用素養,確保引入優質人才,同時有條件的博物館,還需要主動吸引高學歷人材[4];第二,在信息時代之下,基于屬性層面來看,文物保護相關工作實際上十分的繁雜,并且極其專業,因此應該定時舉行詳實的培訓,提升內部現有人員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創建出技能素養比較強的團隊;第三,注重新老結合,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年老的員工往往經驗更為充足,但是對于信息技術卻不甚了解,而年輕的員工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然而經驗又不是很足,所以就需要博物館做好新老員工之間的搭配,以便于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的成效。總之,在信息時代之下,做好人員的培育,已經成為了文物保護的關鍵措施之一。
(四)完善管控機制
唯有制訂出完善的管控機制之后,才可以增強文物保護的客觀性,更好的提升保護水準,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之下,這已經成為了博物館務必要著重考量的內容。所以,博物館必須要對信息時代的特性予以總體性的探究,繼而以此為根基,重新制訂管控機制,健全關于信息化管控的相關內容,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的將信息化優勢得以展現。另外,在機制初步完成之后,應該對其中內容的可實施性做出詳盡探究,在保證沒有任何的錯誤之后,才能夠定稿,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確保管控機制的完善性,促使信息化的文物保護獲取更好的成效。
結語
總而言之,從經驗上來看,在對于博物館中的文物實行保護,實際上關聯的內在眾多,整個過程也極其的繁雜,不論是在哪一個步驟中出現紕漏,都會致使保護效率降低,并且由于各個文物的現實狀態并不一致,因此保護的方向也不盡相同,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此項工作的困難。如想要有效的應對這些困境,就需要加強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詳細來說,各地博物館務必要明晰文物保護的關鍵意義,繼而在今后運用信息技術期間,注重基礎的檢測,加強服務平臺的構建,另外還應該做好工作人員技能素養的培養,并完善管控的機制,唯有如此,才可以從根本上保證信息時代下文物保護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陸思洋.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分析與解讀[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181.
[2]吳茜,肖晏夏.論信息時代下完善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的分析研究[J].文物世界,2019(01):72-74.
[3]王偉婷.淺析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以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2):118-119.
[4]馮維.淺談博物館書畫類文物的修復與保護——以《清·何桂清行書七言聯》為例[J].美與時代,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