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圍生期健康教育應用在產婦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00例圍生期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50例。對照組予以圍生期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圍生期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圍生期相關并發癥和產后相關指標。結果 試驗組自然分娩率為86.86%,高于對照組的58.00%,剖宮產率為13.14%,低于對照組的42.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43%,低于對照組的11.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417,P <0.05);試驗組產后出血量為(240.06±39.19)m L,少于對照組的(335.42±51.08)m L,新生兒窒息率為0.86%,低于對照組的3.93%,產婦泌乳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710,P <0.05;χ2=5.518,P <0.05;χ2=28.000,P <0.05)。結論 將圍生期系統化健康教育運用于產婦護理中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與產后出血量,同時能降低新生兒并發癥,提高產婦泌乳量。
關鍵詞:自然分娩; 產婦; 健康教育; 并發癥; 圍生期; 泌乳量;
Clinical Value of Perinatal Period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al Care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perinatal period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al care. Methods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700 cases of perinatal puerper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erinatal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ystematic perina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 of delivery, perinatal complications and postpartum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6.86%, which was higher than 58.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13.14%, which was lower than 42.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43%, which was lower than 11.14% in the control group(χ2=15.417, P <0.05); The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240.06±39.19) m L, which was less than(335.42±51.08) m L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neonatal asphyxia was 0.86%, which was lower than 3.9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actation rate was 88.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7.710, P<0.05; χ2=5.518, P <0.05; χ2=28.000,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inatal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al care can improve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duce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maternal milk production.
Keyword:Natural childbirth; Puerpera; Health education; Complication; Perinatal period; Milk production;
圍生期指的是孕28周至產后1周這一關鍵時期。圍生期健康教育有助于促進產婦定期接受規范的檢查,了解產前注意事項,同時能提高新生兒存活率,降低致殘率及致死率[1,2,3].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圍生期孕產婦開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保健意識,對維護母嬰健康有積極的作用。臨床研究顯示,圍生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分娩結局,減少醫患糾紛[4,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圍生期健康教育應用在產婦護理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 0 1 9年6月至2 0 2 0年6月本院收治的700例圍生期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準則。入組標準:產婦的產檢資料完整;產婦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溝通、聽力能力異常者;伴有精神、意識障礙者;存在臟器原發或繼發性疾病者。按照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50例。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29.41±5.32)歲;孕周34~40周,平均(38.45±1.04)周;孕次1~4次,平均(2.08±0.42)次。試驗組年齡25~39歲,平均(29.80±5.44)歲;孕周35~39周,平均(38.61±1.08)周;孕次1~3次,平均(2.02±0.19)次。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圍生期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常規健康宣教、產后保健和新生兒護理知識講解等;另外,還需根據孕周完善圍生期腹圍、宮高、體質量、血壓及胎心監測等檢查。試驗組在常規圍生期護理基礎上開展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1)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由護理人員收集首次產檢孕婦的個人信息,展開初步評估,將結果作為制訂健康教育方案的依據;資料收集的形式有查閱病歷、交流、體檢等:評估身體狀況,如孕婦年齡、孕產次、家族史、異常孕產史和既往健康狀況等;評估心理狀況,如孕婦最關心母子平安,最擔心胎兒畸形、產后出血等;評估社會文化背景,如文化程度、職業、生活方式等;評估既往學習經歷,了解產婦以往是否接受過健康教育,并掌握其對妊娠、分娩、新生兒護理等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學習方法,按孕婦文化水平制定最適宜的學習方法;明確健康教育目標,根據獲取的信息制定學習目標,邀請孕婦共同參與,以提高孕婦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還要確保具體目標與孕婦各方面情況相符合,以體現出健康教育的系統性、計劃性。(2)健康教育。盡管孕產婦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但都對孕產期知識有著較大的需求。健康教育需滿足其個體化需求,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使健康教育的成效得到提高,如提供視聽教材、發放書面材料和集中授課等。(3)實施健康教育。產前健康教育:孕期指導孕婦合理膳食,注重營養搭配。孕早期需補充葉酸,餐后進行適量的活動,時間控制在0.5 h;對孕婦實施心理疏導,將妊娠及分娩過程向孕婦詳細介紹,使其心理壓力與對分娩的恐懼得到減輕;向孕婦耐心講解胎動的意義、妊娠不同時期胎動的特點,幫助孕婦掌握監測胎動的能力,防止胎兒窒息;宣教孕期乳房保健知識與衛生知識等,預防乳房腫塊、尿路感染,將定期產檢的意義告知孕婦,并囑其一旦出現突發情況時,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孕晚期囑孕婦將分娩所需物品準備好,合理把握分娩指征,掌握入院待產時機,使孕婦做好心理準備。分娩期健康教育:將各個產程不同特點告知產婦,包括分娩知識、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等;集中講解分娩相關知識,發放母乳喂養知識材料;將全程服務運用到產房中,臨產后可通過按摩產婦腰部或子宮,減輕宮縮痛;提供持續心理護理,使產婦身心壓力減輕,保持穩定的情緒。產褥期健康教育:向產婦重點宣教產褥期營養需求與衛生保健知識,鼓勵產婦產后盡早下床活動,并向其演示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技巧,教會產婦新生兒臍部消毒與洗澡的方法,告知產婦、家屬多給新生兒曬太陽,以有效預防黃疸;幫助產婦選擇最合適的產后避孕措施;另外,還要重點講解哺乳期用藥對新生兒的不良影響、產后42 d復查的必要性。幫助產婦適應角色轉變,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防止其產后抑郁;出院時向產婦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告知其醫院熱線電話。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或上門訪視,了解產婦產后恢復情況、新生兒健康狀況,并提供個人衛生指導、新生兒喂養、心理疏導、母嬰營養、疫苗接種等指導,解答產婦的疑問。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分娩方式,即自然分娩、剖宮產占比情況。(2)對比兩組圍生期相關并發癥,包括感染、出血和抑郁等。(3)對比兩組產后相關指標,主要包括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與產婦泌乳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試驗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n(%)] 下載原表
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n(%)]
2.2 兩組圍生期相關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出現3例(0.86%)出血,7例(2.00%)感染,2例(0.57%)抑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43%(12/350);對照組12例(3.43%)出血,22例(6.29%)感染,5例(1.43%)抑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1.14%(39/350)。試驗組圍生期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417,P=0.000)。
2.3 兩組產后相關指標比較
對照組產后出血量為(335.42±51.08)mL,新生兒窒息12例(3.93%),產婦泌乳252例(72.00%);試驗組產后出血量為(240.06±39.19)m L,新生兒窒息3例(0.86%),產婦泌乳308例(88.00%)。試驗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產婦泌乳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710,P=0.000;χ2=5.518,P=0.000;χ2=28.000,P=0.000)。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生育質量的關注度也相應提高,如何提高圍生期孕婦預防保健效果,保障產婦順利、安全分娩及新生兒健康是臨床值得探討的課題[7,8,9,10,11].張富春等[12]研究發現,圍生期健康教育能提高孕產婦孕期自我監護能力,改善其對飲食、營養的分配,還可指導孕婦觀察臨產指征,提高其在分娩過程中的配合度,最大程度上消除圍生期危險因素,減少對母嬰的危害。李娟和張娟[13]的研究指出,圍生期健康教育十分重視產婦分娩后注意事項,通過分析產婦心理、生理變化,宣教新生兒喂養知識,有助于縮短產婦正常生理功能恢復時間,幫助產婦養成良好的產后衛生習慣,使產婦自我保健能力提高,新生兒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圍生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后,試驗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圍生期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及產后泌乳率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提示,與圍生期常規護理相比,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的實施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能增加孕產婦對圍生期知識的了解度,提高其圍生期保健自覺性,從而有效減少危險因素,保障產婦、新生兒健康。在產婦護理過程中,實施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的意義體現在:(1)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既能使護理人員自身護理能力得到提高,又可提升孕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4,15,16,17,18].在對孕產婦開展健康教育期間,護理人員面對不同年齡、孕產次、職業、受教育程度及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度不同的孕產婦時,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計劃,體現了護理操作的專業化和具體化,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目的性[19,20,21,22,23,24,25].(2)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能使孕產婦對妊娠、分娩知識的認知得到提高,進而改變其不良健康行為[26,27,28].產前孕婦接受健康教育后,能更好地完成產前認知,從而為安全妊娠奠定基礎,減少因早破水、早產、胎位不正等導致的母嬰不良預后[29,30,31];另外,還能提高產婦對人際關系、環境的適應能力,減輕分娩期間產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分娩配合度,促進自然分娩[32,33].(3)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能使產婦自護能力得到提高。對孕產婦采取健康教育后,能提高其在產褥期自護、護理新生兒的能力,即便部分產婦未熟練掌握,后期電話隨訪或家庭訪問也會提供個體化指導,幫助產婦規律生活、合理膳食、重視個人衛生,有助于提高母乳喂養率,維護新生兒的身心健康[34,35].(4)系統化圍生期健康教育能使護理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還可使其人際溝通能力得到鍛煉。護理人員在健康教育開展期間能發揮出指導、教育和評價等作用,有利于圍生期保健質量持續提高[36,37,38].
綜上所述,將圍生期系統化健康教育運用于產婦護理中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與產后出血量,同時能降低新生兒并發癥,提高產婦泌乳量。
參考文獻
[1] 陶美青,鮑鶯鶯,徐溢萍.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指導孕期健康教育聯合圍生期自由體位分娩對產婦產程及轉剖宮產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7):3138-3141.
[2] 馬蔚,郭玲燕,彭民文,等.網絡平臺在孕產婦圍生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20,30(3):273-276.
[3] 仇勇.圍生期賦能教育對孕產婦健康素養與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214-215.
[4] 申河媛,孫齊云.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對剖宮產初產婦圍術期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0):90-92.
[5] 陳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圍生期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18-119.
[6] 周晶,林琴微,姚微.圍生期健康教育對提升孕產婦健康素養與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感的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8):3336-3339.
[7] 張小學,趙芳,常月,等.以問題為導向健康教育對初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癥及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0):784-789.
[8] 劉興華.孕期健康教育配合定期孕檢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的效果及對圍生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0):2186-2188.
[9] 周華姣,王明喜,紀艷潔.疤痕子宮妊娠孕產婦圍生期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對陰道分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5):168-169.
[10] 林雙宏,梅瓊芳.高齡孕產婦磁共振檢查心理及導入式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3):382-385.
[11] 賈宇巍,張明娜.信息化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對產婦盆底功能鍛煉認知、態度、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0):758-764.
[12] 張富春,陳亞萍,張麗文,等.健康教育聯合產后盆底功能訓練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盆底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1):2432-2434.
[13] 李娟,張娟.信息化時代性健康教育對初產婦產后性生活質量及恢復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9,28(7):154-156.
[14] 李霞.圍生期保健與護理健康教育對孕產婦分娩情況的影響[J].東方藥膳,2020(22):235.
[15] 何蘭.針對性護理在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圍生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607-2608.
[16] 姚姝璇.圍生期優質護理預防分娩巨大兒所致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0):249-250.
[17] 吳靜.研究圍生期護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孕產婦分娩質量的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20(49):180.
[18] 張海鳳,郭奉琳.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20(19):138-139.
[19] 蔡紅,蔡玲娜,楊金,等.圍生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行導管接觸性溶栓治療的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20,42(4):154-155.
[20] 李曉君.研究圍生期護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孕產婦分娩質量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224.
[21] 李建妮,樊亞婷.圍生期妊娠并心臟病孕婦分娩結局與全程無縫護理的關系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3):1770-1773.
[22] 孔國華.個性化全科護理模式應用于產婦圍生期護理中的方法及效果[J].糖尿病天地,2020,17(6):226.
[23] 趙新紅,楊文靜.圍生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睡眠質量、焦慮情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6):16.
[24] 田莉霞.對孕產婦進行圍生期心理護理對其抑郁情緒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242-243.
[25] 蘇素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圍生期護理應用[J].糖尿病天地,2019,16(3):20.
[26] 管亮,畢琳,孫笑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圍生期系統化護理干預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5):222-223.
[27] 趙瑞英.研究圍生期護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孕產婦分娩質量的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20(6):196.
[28] 謝晶.圍生期優質護理新模式結合人文關懷對降低剖宮產率影響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3):217-218.
[29] 林艷霓,鄭碧霞,楊云英.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0,41(2):438-440.
[30] 陳娟娟,李媛利.高齡孕婦圍生期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4):14.
[31] 閆麗華.分析瘢痕子宮妊娠孕產婦圍生期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對陰道分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372-373.
[32] 畢研紅.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10):234.
[33] 劉楊,李真,王穎惠.圍生期保健知識教育結合心理護理對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4):163-165.
[34] 陳娟娟,李媛利.高齡孕婦圍生期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4):14.
[35] 王俊.圍生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高癥患者睡眠質量及妊娠結局的改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3):423-425.
[36] 馮慧慧.圍生期強化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育兒效能感及角色適應的影響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4):44.
[37] 龍麗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圍生期護理應用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14):156.
[38] 楊美華.營養指導模式對處于圍生期階段的孕婦實施保健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