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際產能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對河北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基礎,從供應現狀、需求狀況等進行分析,發現在國際產能合作中存在產業結構和資本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合作模式單一、高端人才匱乏等問題,進而提出優化產業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創新多種合作模式、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等相關對策。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國際產能合作; 自主創新;
一、引言
河北省裝備制造業產品門類齊全,擁有大型輸變電設備、風電設備、動車組、工程機械、冶金壓輥、皮卡汽車和微型汽車等一批優勢產品,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資源相對匱乏,國際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并與沿線國家在技術、資源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取得了顯著成效。河北省作為制造業大省,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連續幾年居全國前十。在經濟新常態下通過產能合作輸出優勢產能,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成為可能。
二、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國際產能合作的基礎
河北省裝備制造業供應量大,需求相對較小,面臨產能過剩局面,不僅限制了自身發展,對上下游產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為現階段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可行性。
(一)河北省裝備制造業供應現狀。
2019年,河北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0%,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8個行業產值均有所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儀器儀表制造業比上年增長達到88.7%,增速最慢的汽車制造業比2018年增長3.4%。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9月份,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增加值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銷售率比上年降低,出口下降。由于2019年工業增加值增長過快,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1,640.3億元,同比增長4.1%,形成了庫存積壓,產能過剩的現狀。
(二)河北省裝備制造業需求狀況。
根據河北省統計局2019年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從裝備制造業的七大產業來看,總的銷售收入6,55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7%,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1%,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20%。其他制造業銷售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5%。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8.4%,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2.3%。2020年1~9月份裝備制造業七大產業銷售收入4,567.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比較多,達到22%,專用設備下降11.3%。其他制造業銷售收入12.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4%。銷售率為97.9%,比上年回落0.7%,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4.2%。不管是總量還是個例單品,需求均有所下降,需求狀況不容樂觀。
由以上數據分析得出,由于裝備制造業供應量和需求量的不平衡,產生了供大于求的矛盾。由于供給側和需求側結構性失衡,裝備制造業高端產品較少,中低端產品較多,也是導致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產業產能和技術水平落后。河北省許多裝備制造業領域存在大量過剩產能,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同時這些領域具有一些世界水平的技術和產品設備,與“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契合度較高。河北省地處環渤海區域,是“一帶”和“一路”在渤海灣銜接的節點地區。鋼鐵、建材、裝備制造、光伏等行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互補性較強,合作潛力巨大,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并推動了河北省裝備制造業的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
(四)新動能不斷增加。
新產業新動能發展加快,裝備制造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技術含量較高的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也是拉動裝備制造業增長的主要力量。2019年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增長33.3%,新能源汽車增長74.5%。從盈利情況看,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8個行業大類利潤增速行業分化明顯,呈現“四增四降”: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11.2%、45.1%、3.1%和22.2%,其他四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三、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國際產能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和資本結構不合理。
河北省傳統產業優勢明顯,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加強科技研發投入,企業間聯合技術創新,裝備制造業高端產品不斷增加,但現在大多數企業生產的仍然以中低產品為主,高端產品相對較少。有些技術裝備和零部件還需要進口,沒有形成品牌優勢,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造成庫存增加,占用大量資金,影響了存貨周轉率和企業經濟效益,形成過剩產能。
資金是企業的血脈。目前河北省開展產能合作的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和銀行借款,投融資能力不高,沒有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在資源配置方面存在閑置,生產成本較高,盈利能力不足。
(二)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技術創新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動力,是傳統產業向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前提。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投資時無法掌握核心的技術,對高新技術引進之后再創新能力不足。裝備制造業能夠持續發展并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掌握核心技術,而現在許多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限制向中國出口,制約了產能合作的開展。
(三)境外合作模式有待加強。
目前,河北省裝備制造業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產能合作最主要的模式是直接投資。直接投資建廠耗費的時間較長,需要了解境外國家的投資環境、法律法規、市場信息和未來的發展前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由于受到資金的限制和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等因素的制約,在境外直接投資面臨著東道國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風險。
(四)高端人才缺乏。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端人才,需要高等教育作支撐。現在河北省高等教育與企業分離,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裝備制造業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人才凝聚力不足,制約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同時,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需要一批精通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熟悉合作國家的法律法規,熟知與裝備制造業有關的保險、信貸等知識。目前,高端的專業人才和具有國際視野和開拓精神的跨國的人才匱乏,限制了國際產能合作的開展。
四、對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結構。
目前,裝備制造業高端產品較少,中低端產品較多,加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裝備制造業的有機融合,引進數字化、綠色制造技術、智能化設計制造技術,促進新能源汽車、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圍繞裝備制造業優勢和強項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養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與貿易,推動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等優勢領域的技術、人才、產品等“走出去”。
(二)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
為加快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并購、項目承包等經營方式,必然會需要大量資金。為減少財務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開展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合作,為參與國際產能合作企業境外投融資提供服務。充分運用境內外集團企業資金,境外低息借債,發揮銀行機構外匯貸款優勢,有效降低企業資金運營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走出去”的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困難,優化資本結構。
(三)培育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增加對裝備制造業的科研經費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由于行業壁壘和先進制造業對核心技術出口的限制,國內企業要積極培育自主創新能力。鼓勵裝備制造業企業建立技術聯盟,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凝聚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整合各級高端人才和技術研發資源,產學研用相結合,建立一體化產業發展流程,利用多方資源建立技術研發實驗室,形成自主研發人才隊伍,解決裝備制造業技術難題,促進裝備制造業向高端、綠色、智能化發展,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四)創新多種形式的國際產能合作模式。
結合河北省產業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引導優勢行業和企業開展海外布局。一是主動與有海外業務的央企及知名企業開展對接,通過物資設備采購、工程分包、用工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央企海外合作項目,帶動優勢產能、裝備、工程和勞務“走出去”。二是借助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建設的經貿合作園,根據產業定位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引導省內企業境外重點園區投資辦廠,利用當地園區優惠政策和便利的投資環境,加速國際產能合作步伐。三是發揮商協會作用,在網絡建設、人文交流、民生合作、經貿往來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組織代表團互訪,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尋找合作商機,同時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發揮跨境電子商務的優勢,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
(五)重視人才培養。
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離不開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端復合型人才。為滿足裝備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強與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聯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鼓勵高校根據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開設相應的專業和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發展意識。完善內部職工培訓、選拔、考核和評價制度,鼓勵員工技術創新,引進國外先進國家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精通合作國家的法律法規、信貸、保險,具有開拓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河北省順利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產能合作白皮書[R].http://hbdrc.hebei.gov.cn,2019.5.
[2] 朱培.2019年中國海外投資回顧與2020年展望[R].北京: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2020.4.30.
[3] 黃曉燕,秦放鳴.“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哈制造業產能合作的經濟效應與反思[J].對外經貿,2018(04).
[4]安宇宏.國際產能合作[J].宏觀經濟管理,2015(10).
[5]陳繼勇,將艷萍.“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參與國際產能合作[J].學習與實踐,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