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力發展模擬訓練是新時代戰斗力生成的必然要求。結合最新修訂的軍事訓練大綱和雷達兵部隊實際,分析了當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從思維理念、系統建設、人才培養、管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對策思考,對推進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模擬訓練; 雷達兵部隊; 人才培養; 管理保障;
模擬訓練由于能夠突破訓練場地和成本等多方資源的客觀限制并且具有成本投入少、綠色無污染的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于實戰化教學以及軍事訓練領域,它是軍事訓練的重要依托和途徑,開展模擬訓練勢在必行。分析當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存在的問題,研究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建設的方向,對于提高雷達兵部隊乃至空軍、全軍的模擬訓練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于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積累和成果。多種型號的軟件模擬器、半實物模擬訓練器研制成功并配發至部隊,依托模擬訓練中心的模擬指揮演練、技能模擬訓練以及多兵種體系對抗模擬訓練,有力推進了雷達兵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和作戰能力提升,展現了良好的軍事、經濟效益。但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形態、作戰樣式和空天目標環境變化,對雷達兵部隊軍事訓練條件建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與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相比,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1、 當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存在的問題
1.1、 缺少體系作戰理念和創新發展思維
我軍模擬訓練系統及手段建設正式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相對較晚,且在建設初期以航空兵的應用為主,對于其他軍兵種的模擬訓練建設不夠重視,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在近年幾年才開始組織推進。從實際了解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基層指戰員都缺少體系作戰理念和創新發展思維,還沒有形成體系對抗、科技制勝的思路,這是當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1.2、 系統功能和訓練環境構設不完善
系統功能不夠完善、逼真程度不夠,訓練環境還達不到實戰化訓練的要求。系統功能的完整度和與實裝實操的逼真度存在較大差距,還不能構設貼合實戰的復雜電磁環境、復雜空中目標環境,難以開展干擾源探測、甄別隱身目標等復雜條件下的空情處置訓練。參訓人員無法受到實戰環境的沖擊,訓練中的戰斗氛圍較差。
裝備數量難以滿足訓練要求。部署分散、點多面廣是雷達兵部隊的顯著特點,目前僅有專項技能模擬訓練器在部隊推廣試用,人在回路的遠程異地聯網訓練模式還未在雷達兵部隊實現,列裝部隊的模擬訓練裝備數量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的發展。
數據采集、挖掘不夠。當前的模擬訓練系統只記錄了操作人員的操作成績和過程,但對于數據的分析、挖掘不夠,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長效機制,導致訓練結果綜合分析的可靠性不高、時效性不強。
1.3 、組訓保障人才隊伍不完備
組訓人員數量緊張。院校和基地的模擬訓練編制人員十分有限,雷達兵部隊當前還未設置相關模擬訓練機構,且還沒有形成對相關人才的培訓機制。
系統研發人員緊缺。目前,在雷達兵模擬訓練系統研發領域,普遍缺少業務精、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系統研發人員。
模擬訓練管理保障人員缺乏。當前雷達兵部隊的模擬訓練沒有專職的維護保障人員編制,主要依靠教員兼職,保障力度遠遠達不到訓練任務需求。
2 、推進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的意見建議
針對當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存在的問題,結合最新修訂的軍事訓練大綱以及習近平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從思維理念、系統構建、人才培養、管理保障四個方面談談推進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的意見建議。
2.1 、深化體系作戰理念和創新發展思維
強化對模擬訓練領域知識的學習。強化對作戰對手、潛在威脅的分析研究,學習最新的軍事科研動態,做到“知己知彼”,找準差距與突破口。深化對模擬訓練的認識,積極學習歐美等軍事強國開展模擬訓練的經驗,利用最新軍事動態新聞、視頻影像、書本以及實例多維度強化官兵對模擬訓練重要性的認識,刺激官兵學習的內動力,培育指戰員體系作戰的理念、創新發展的思維、科技制勝的思路。
運用最前沿技術激發學習動力,推動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智能化發展。針對當前官兵文化科技素養逐步提高、對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比較感興趣的特點。可以依托智能手機平臺和虛擬現實技術(VR)激發官兵學習興趣,并且可以運用遠程異地交互平臺進行對抗模擬,刺激官兵對高新技術,對新時代作戰方式、訓練方式的新認識。這種做法在美軍已經得到了驗證,如美軍研發的“愛國者”導彈訓練手機軟件。這款軟件支持導彈裝填和日常維護等操作,整個操作流程可以清晰地展示在官兵眼前。此外還支持聯機功能,能夠運用手機局域網進行協同能力訓練,不僅戒掉了部分官兵的手機癮,軍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2.2、 加強模擬訓練軟硬件建設
2.2.1 、不斷改進、完善已有的模擬訓練系統
積極組織研發人員、教學人員、受訓人員進行多方反饋、研討,整理出當前模擬訓練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進一步升級的功能,以便于系統的持續升級。例如,建議將當前純軟件化的雷達維修模擬訓練器的設計改進為半實物的形式,以最優化的設計確定軟硬件分工,軟硬結合,提升官兵判斷故障能力,熟練掌握萬用表、示波器等常用設備操作使用的能力。積極吸收新技術新成果,加強軍民融合,充分運用科技進步成果推進雷達兵模擬訓練系統升級。面向軍內外征集意見建議,大膽支持地方企業參與實戰化模擬訓練裝備器材研發,拓寬供給渠道,降低研發成本。
2.2.2、 研究開發能實現雷達兵全要素、全功能、全過程訓練平臺
針對近年來雷達兵旅首長機關整體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整體訓練的特點及定位,建議開發設計一套集導調控制、環境仿真、旅級指揮、站級指揮、雷達模擬器于一體的訓練系統,為雷達兵部隊整體訓練提供全要素、全功能、全過程的訓練平臺,推動軍事訓練大綱滾動發展。
2.2.3、 發展橋接式與嵌入式相結合的模擬訓練技術
一方面,大力發展嵌入式技術是未來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的趨勢。美軍多種主戰裝備系統都是運用嵌入式技術設計,直接將模擬訓練功能嵌入到新裝備研制方案中[1]。建議在雷達兵部隊實裝研發時,就運用嵌入式技術直接將模擬訓練功能嵌入到雷達裝備中,利用真實環境進行訓練,加速裝備戰斗力的形成;另一方面,考慮到效費比的因素,開發“橋接式”模擬訓練也不失為一種選擇。由于當前雷達兵部隊的裝備更新換代需要較長的時間,很多出廠未配備模擬訓練系統的裝備可以采用橋接模塊技術,在不影響戰備的情況下模擬系統能夠接入實裝信號,這樣就給基層開展訓練條件不足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2.2.4 、構建基于“真實-虛擬-構造”(LVC)技術的訓練環境
基于“真實-虛擬-構造”(LVC)的理念,將L和V結合起來是一種公認的大有前景的訓練模式。LVC具有較強可擴展性、高度保真性,具備多領域仿真能力,能夠消除了地理環境限制,解決目前實裝訓練面臨的經費和地域、容量限制、演習頻率等問題[2,3]。近年來,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家都在推進LVC技術訓練發展。基于LVC的訓練環境能讓受訓人員在沉浸式的環境中練精練透,而且通過即時反饋機制可以讓受訓人員自我總結經驗,在較短的時間內顯著提升受訓人員的能力。構建基于LVC的集成訓練環境,能夠有效解決雷達兵部隊部署分散、難以開展復雜環境條件下模擬訓練的困難。
創建雷達兵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在當前的形勢下,利用大數據驅動提升訓練質效已是大勢所趨[4]。我們應充分運用云計算、云存儲、云桌面、數據整合、數據挖掘分析等技術,創建雷達兵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實時、不間斷地對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的數據進行采集、挖掘、分析,提煉出訓練重點和方法來指導部隊訓練,形成一個系統的長效機制。
2.3 、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雷達兵部隊的模擬訓練離不開強大的組訓人才隊伍。當前應加強人員配備和培養儲備,構建“懂戰會建、懂訓會教、懂管會用”的人才隊伍,努力提升模擬訓練組訓保障水平。
2.3.1 、發揮院校和模擬訓練中心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
充分發揮院校和模擬訓練中心的人員、裝備、經驗優勢,開展基于模擬訓練系統的綜合演習演練,讓干部、戰士學員從入學開始就感受到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對軍事領域的巨大影響,培養他們學習、運用、推廣高新技術的意識。加強課堂的“戰味”,從作戰部隊選調戰斗員交流、授課,利用作戰部隊人員的經驗以及高科技設備營造戰斗氛圍。同時通過短訓、輪訓、交叉培養等方式鍛煉一批模擬訓練專業人才,包括各個層次的教練員、軟件操作員、訓練系統維護人員,為各型模擬訓練系統裝配部隊以后的模擬訓練組訓、維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2.3.2 、優化拓展人才建設,推進兩個“雙向交流”機制
一個是部隊和院校的雙向交流機制。定期組織模擬訓練領域專家、教員到雷達兵一線部隊調研、參加戰備拉動、演習演練,了解新戰法、新裝備以及部隊訓練的真實情況和訓練需求,從源頭上挖掘當前雷達兵部隊在模擬訓練上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和發展方向。同時從部隊選調、交流懂技術、會組訓的骨干到院校、訓練基地學習深造,學習模擬訓練的前沿知識和科學的組訓方法、服務部隊模擬訓練。另一個是軍地單位的雙向交流機制。2019年,美空軍發布了新版《科技戰略》,文中提到2030年及以后的科技發展規劃、主要目標和關鍵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雇傭和支持頂尖技術團隊、加強與科技研發機構交流、建立廣泛的伙伴關系利用外部人才[5]。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借鑒一些有效的舉措,例如提升科研成果獎金,吸引高校技術尖子參與模擬訓練項目的研發;加強培育軍隊人員的科學技術素養;選派致力于科學技術創新的教員干部留學深造或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的參觀見學、參與軍內外高新模擬訓練技術交流等,開拓視野、開發潛力,為模擬訓練人才的培養搭建平臺。
2.3.3 、注重心理素質訓練
當前我軍大部分人員都出生于和平時期,社會環境相對安穩,沒有親歷過戰爭的洗禮,心理素質需要不斷磨練。雷達兵部隊在開展模擬訓練的過程中應當構建“實戰化”的仿真信息戰場環境。我們可以借鑒美軍“超實時模擬訓練”方法,通過加快想定進程、縮小時間跨度,在模擬的環境中進行一種更高強度的訓練,讓我們的指戰員無論從身體還是精神上都受到超常的沖擊和訓練。這種訓練模式能有效增強記憶、有效增強官兵的心理素質,提高戰場快速適應能力,激發官兵斗志[6]。
2.4 、完善模擬訓練管理保障機制
2.4.1、 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加快雷達預警訓練模擬器教學組訓配套制度建設,以保證預警模擬訓練教學組訓的規范實施,提高模擬訓練的質量效益。結合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發展實際,建立完善權威、簡明、一致、可行的預警模擬訓練組訓法規制度體系,明確規范模擬訓練組訓運用的組織領導機構及職責、內容、程序、方法、考核標準等事項,確保組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正規。
2.4.2、 組建專門的模擬訓練保障機構
建立組織領導機制,確保模擬訓練資源投入的連續性和組訓管理的規范性。規范各類模擬訓練場所建設,保證各類器材的齊備;增加模擬訓練專職保障人員的編制,解決維保人員不足的矛盾;充分肯定研發、維護人員的智力投入,摒棄“只看硬件、忽略軟件”“只講結果、不談智力投入”的老思想;建立健全組訓保障協作機制,發展軍民融合式保障,依靠軍地單位先進技術降低保障成本,提高模擬訓練保障的綜合效益。
2.4.3 、加大模擬訓練的經費保障力度
美、英等軍事強國對模擬訓練的投入都很大,美軍對模擬訓練系統的重視程度和經費保障都走在世界前列,英國國防部(MOD)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里,花費數十億英鎊用于訓練,投入力度可見一斑。當前雷達兵部隊的部分模擬訓練系統由于經費問題做的比較粗糙,下步應當加大對關鍵技術裝備研發的經費保障力度,構建系統技術保障機制。此外,由于硬件、軟件系統隨著使用時間和訓練次數的增加都會產生損耗,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模擬訓練系統后期的維護、升級。既要保障研發經費,也要預留充足的維護經費,不能指望一勞永逸。
3 、結束語
本文結合雷達兵兵種的實際提出了一些對模擬訓練發展的意見建議,對于推進雷達兵部隊模擬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文中未涉及的WEBLVC、混合LVC、增強現實技術(AR)[7]等技術同樣是未來模擬訓練的發展方向,這些技術有些已經在外軍得到應用,我們沒有必要照搬照抄,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應當找準差距和短板,爭取盡快實現彎道超車。對于雷達兵部隊而言,下步應當瞄準未來預警體系建設發展需要,構建雷達預警部隊全要素、全功能模擬訓練支撐體系,實現模擬訓練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向綜合、由技術向戰術融合發展,引領雷達兵部隊模擬訓練科學發展,創新雷達兵模擬訓練理論、技術和組訓模式,提高部隊訓練質量效益,努力打造兵種訓練特色品牌。
參考文獻
[1]韓濤鋒,饒祺,溫智翔.嵌入式飛行訓練系統關鍵技術及發展現狀[J].科技資訊,2014(14):248-249.
[2]何曉驍.“真實-虛擬-構造”仿真技術發展研究[G]//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防務生產與保障部、中國航空工業技術裝備工程協會.2019航空裝備服務保障與維修技術論壇暨中國航空工業技術裝備工程協會年會論文集,2019:342-345.
[3] PAN B,ZHOU Z L,FAN R.Research 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al test system for LVCinteroperability[G]//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CIET2018),2018.
[4]王壽鵬,李其東,趙辰.大數據挖掘技術軍事應用研究綜述[J].艦船電子工程,2020,40(5):17-22.
[5]袁成.美空軍新版《科技戰略》針對大國戰略競爭提出新目標和新舉措[N].中國航空報,2019-06-04(006).
[6]宋曉程,高晗.面向無人作戰的智能平行指控系統架構研究[G]//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2019第七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北京,2019:219-223.
[7]尉青鋒,陳末然.增強現實技術AR在軍事沙盤系統的應用[J].集成電路應用,2019,36(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