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新形勢下邊疆地區高校學生工作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找到切實可行的對策,以期為該地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邊疆地區高校; 學生工作; 教育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 in the border area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n finds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work in these areas.
Keyword: universities in border areas; students' work; education management;
0、 引言
邊疆地區大都地處祖國邊陲地帶,是國家戰略要地,更是國家開發和管理的重點難點。邊疆地區高校承擔著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和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的政治任務。該地區高校學生的家庭背景、民族屬性、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以及自身綜合素質都具有特殊性,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依據近10年的學生工作經驗,深入查找邊疆地區學生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地理位置、辦學定位、師資力量、學生生源等現實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議,為該地區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依據。
1 、新形勢下邊疆地區高校學生工作難點
1.1 、傳統思想觀念重,被動“管理學生”,學生工作效率偏低
隨著教育制度不斷改革,我國教育理念也不斷完善,但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激勵學生,也可以束縛學生。對于剛擺脫高中快節奏生活的高校大學生來說,如何形成高效科學的管理模式,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必須思考的問題。邊疆地區高校大多處于傳統的學生管理,更多的是說教、批評,甚至是過度懲戒學生,極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這種管理方式比較傳統和保守,還是以管、壓的方式為主,管理者起主導作用,學生只是被動服從管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潛力的深入挖掘。邊疆地區大都處于相對落后的地方,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后的經濟狀況、薄弱的教育基礎是不可回避的事實[1]。長期的相對閉塞,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經驗很難在教育者或管理者的頭腦中生根。再加上種種現實條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經驗不易被引進,即使被引進,也受制于各種現實困難,很難真正落到實處,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工作的成色和質量。
1.2、 邊疆地區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較大,學生工作推動難度大
邊疆地區大多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少數民族人口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所屬地域大多面積遼闊、環境惡劣、交通閉塞,多是我國邊境地帶,外部環境復雜。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思想相對較落后閉塞,多民族、多宗教背景、多元文化碰撞,再加上一些學生管理人員相關背景知識不足,遇到宗教和安全穩定相關工作,還存在不敢管、不會管的情況,深入細致開展學生工作比較困難,相關工作時效性很差。很多少數民族同學受從小接觸環境的影響,很難接受新思想,對于黨的少數民族政策學習不到位,對高校管理人員的話,很難做到入耳入心,增加了學生工作的難度。
1.3 、進入大學新環境,邊疆地區高校大學生面臨更大的角色轉變,生活學習面臨更大沖擊
生活在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跨入高校,即意味著從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環境進入到以漢族文化為主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文化沖擊與生活適應成為學生面臨的首要難題,也會因此引發一系列問題。文化影響則主要來自語言和文字。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語言文字,進入高校后要適應用普通話交流和用漢語進行考試,對他們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的沖突是生活習慣方面。不同民族的學生同時走進大學,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傳統習俗導致學生往往難以很好地交流和溝通。漢族學生往往顯得內斂,喜歡安靜的環境,而少數民族學生則顯得奔放,喜歡熱鬧的氣氛。邊疆地區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遠離家鄉,處處面對新環境、新事物、新思想,會出現強烈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更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學生交往,交際范圍非常狹小,也給該地區高校的學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4 、特殊的工作內容,邊疆地區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善
眾所周知,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主要依賴高校輔導員。邊疆地區由于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制約,高校的工資待遇較內地發達地區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很多專業教師都很難招到高素質人才,更不要提大學中比較辛苦的高校輔導員了。大多數輔導員都由剛畢業的大學生擔任,很多都沒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等高校輔導員必需的專業背景。同時,邊疆地區輔導員除了要完成黨建、團建、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工作外,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開展意識形態和安全穩定方面的工作。因此,邊疆地區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工作繁雜辛苦,日常工作都完成困難,無暇顧及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很多邊疆地區高校沒有打通輔導員職務和職稱晉升的通道,輔導員工作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小,很多輔導員也“不堪重負”,把輔導員看成過渡期崗位,都想轉到專業教師或機關等其他崗位。不能及時轉崗的老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積極性也不高,不能潛下心來認真鉆研,日常工作中混日子現象普遍存在,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更無從談起。還有很多輔導員與學生的互動很少,很少深入學生開展融情工作,學生對其信任感很低,輔導員和學生有很大鴻溝[2]。
1.5 、國家戰略的轉移,給邊疆地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隨著西部大開發、全國對口援疆援藏、一帶一路等戰略的不斷推進,邊疆地區高校迎來發展春天的同時,學生工作新問題也日益凸顯。一方面,邊疆高校學生人數增加。伴隨著全國高校人數的擴招,邊疆地區高校的擴招人數增幅更大。學生人數的增多,對學校的后勤保障、教學質量、思政品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顯現最突出的就是學生的管理;同時,學生的擴招,也就是“招收分數”的相對下降,一定程度上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律程度、道德素質都會相對較低,給學生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另一方面,國家近些年對邊疆地區的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邊疆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教育醫療等方面都發生了質的改變,隨著這種身邊事物和生活水平的巨變,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對社會的認知也隨之發生改變。如何將這些改變有效把控,并助力所有學生取其外來精華、棄其遺留糟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邊疆地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服務面臨的新課題和新挑戰。
2 、新形勢下邊疆地區高校學生工作新策略
邊疆地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要充分考慮邊疆地區高校的辦學條件和學生生源的現實情況,以黨的辦學政策為統領,切實抓住學生思想主線,正確引導學生,剛性管理與柔性關懷相結合,用先進、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才能將黨的各項辦學任務圓滿完成。
2.1、 工作做實做細,切實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日常訴求
要將一件事情做好,全面了解情況是一個基本前提,做好邊疆地區高校學生教育同樣如此。學生入學時,通過查閱檔案、詢問家長、個別談心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身體狀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學習情況等信息,并進行分類和匯總。走訪學生寢室,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同時側面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生社區是學生考評最重要的“第二課堂”。定期召開各民族學生座談會,讓大家盡情地講、大膽地說,將心里話講出來,將訴求說出來,使各項工作有方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2017年在全疆學校廣泛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即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教師“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系學生、聯系家長,與學生交朋友”活動。該活動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實現了師生真正的“無障礙”接觸,將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收集出來,并及時解決,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全國其他邊疆地區可以借鑒。
2.2、 把握教育核心主線,以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為工作依據
邊疆地區大多處在祖國邊陲,與境外接壤,周邊國家情況復雜,是“敏感地帶”,是國家安全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屏障。該地區高校開展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時,必須引導各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宗教觀,要加強民族理論和政策教育,維護校園絕對的穩定和安全。高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要認識到:民族差異還將長期存在,要求大同存小異,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開展學生工作中也要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思想”,引導學生認清形勢,把握大局。要引導學生清醒認識“宗教自由”和“禁止宗教進校園,大學生嚴禁信仰宗教”的嚴明規定。讓每一位同學既能增強本民族的自豪感,又能學習其他民族的長處,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各民族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不斷引導各民族大學生不斷交流、交往、交融,做好校園安全穩定,為邊疆地區乃至全國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2.3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將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落到實處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學生行政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服務的責任,是學生成才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入職時,提高輔導員入職門檻,最好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專業背景,如果專業不符,也要加強入職培訓,提高管理服務基本能力;工作中,要注重輔導員日常管理,輔導員要人品好、能力強、政治高,還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培訓,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素質;培養中,要注重優化考核培養,優化考核機制,能者上,劣者下。打通職稱和職務晉升通道,讓輔導員有干勁、有奔頭,不能讓輔導員成為人人能干的崗位,要成為人人羨慕的崗位,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實現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2.4、 注重學生干部隊伍培養,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的優秀代表,是大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來自學生,對學生的所思所想也最清楚,是學生教育工作中最基層的組織者、實施者以及協調者,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最終目的就是不斷地提高完善學生,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學生管理隊伍除了專業的高校教職員工,還有學生團體,尤其是學生干部隊伍,是學生管理的重要補充力量。一是注重培養學生干部。學生干部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培訓、歷練才能一步一步成長成熟起來。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多層次的培訓提高機制,科學的考核、評估制度,都是學生干部不斷完善提高的“必修課”。二是加強日常引導。學校和學院層面要指派專人進行學生干部的日常管理,對學生干部的日常工作進行指導、對活動現場進行統籌。對學生干部的考評要進行不斷規范完善,嚴防出現“學生官”“學生干部好大的官威”等負面事件。邊疆地區的很多大學,漢族學生無論是所占比例還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相比少數民族學生都占優勢,在學生干部的競選中也必然占據上風。但是少數民族學生干部的培養使用不能忽略,要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身能力鍛煉和自我素質提高,積極鼓勵和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學校管理、自我服務和社會服務工作。同時,要發現并培養具有文藝特長的少數民族學生,鼓勵他們參加班級、學院、學校以及社會上的各種文藝活動,在文化活動中充分展示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提供給少數民族學生更多的問題展示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機會,并對就業進行相關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在學生的示范引領、日常管理、日常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邊疆地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但是,該項工作絕不是簡單的分工和布置,學校要統籌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把握好國家政策,堅持黨的辦學方針,用心用情用力,將各族大學生培養成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謝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22):83-85.
[2]段聰影.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分析[J].科技資訊,2020(21):195-197.
[3]何歡,劉禹,王瑞.高等醫學院校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必要性研究[J].校園心理,2020(5):4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