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臺安縣位于遼寧省中部,由于省內農村飲水工程工作進展不平衡,臺安縣農村飲水工程仍存在部分安全問題,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有利于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及水質安全問題。因此,文章結合臺安縣農村飲水工程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工程建設管理措施,以確保工程的正常運行,發揮其應有的效益。
關鍵詞: 農村飲水工程; 建設管理; 現狀; 對策;
隨著農村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用水水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長期以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因此,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是當前農村工作的當務之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1、 臺安縣農村飲水工程現狀
自2005年全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遼寧省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高[2]。但當前農村飲水工程仍存在建設標準低、工程老化失修、水源保護意識薄弱、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鞏固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這將是一項復雜的長期性工作。
1.1 、工程建設狀況
臺安縣各村飲水工程均建成于2004年以前,管理房大多年久失修(個別嚴重的即將倒塌),消毒設備配套不全,水處理設備陳舊朽壞,供水管網老化(部分管道“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水源地保護措施不完善。自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后,臺安縣現有農村飲水工程共137處。按供水規模分類,日供水量W為200~1000m3/d的工程有10處,供水人數為53567人;日供水量W為20~200m3/d的工程有127處,供水人數為265112人。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保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根據省級工作安排,計劃對臺安縣韭菜臺鎮、高力房鎮、達牛鎮、富家鎮、新臺鎮、桓洞鎮、黃沙坨鎮、洪家農牧場、新華農場9個鎮(農場)的19個村進行水質提升工程,總人口為45881人。
1.2、 運行管理現狀
臺安縣農村飲水均來自地下水,為集中式供水,水源和水質相對穩定,全縣實現了自來水村村通。臺安縣農村飲水工程實行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委會三級管理體制,飲水工程的日常管理及維護由承包責任人負責,由承包人委派專人對飲水工程實施管理。
2、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臺安縣農村飲水工程穩步開展,雖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和經驗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水質衛生意識薄弱
在人類疾病中,飲用不衛生水而導致的疾病高達80%。隨著工業、農業的發展,農村飲用水污染不斷加劇,已嚴重威脅到農村居民的生命健康[3]。由于一些水媒介疾病可能不會立即出現癥狀,因此大多數農村居民并沒有足夠重視水質衛生問題,少數經濟條件較好、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居民,選擇飲用衛生的自來水,一般農戶還是傾向于使用天然的自流水或淺層地下水。
2.2、 配套資金難以落實
由于部分縣區財力不足,農村飲水工程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困難,群眾需要通過投勞折資和自籌資金解決,雖然已經形成了以地方和個人投入為主,國家扶持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機制,但對工程進度仍存在較大影響,還需繼續完善。
2.3 、維修養護費用不足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費收入主要用于支付電費與相關管理人員的勞務費。當工程設備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或更新時,會因缺乏足夠的資金而無法及時維修、更新。目前,縣級農村供水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未建立用于設備維修養護的專項基金和補貼制度,供水水價中的折舊、維修費用未納入財政預算,致使工程建成后難以長久發揮效益。尤其是在揚水工程中,配電設施極易損壞,所需維修費用大,而當地群眾因多種原因水費繳納不及時,導致工程運行費用難以得到保障,維修養護資金的籌措難上加難。再加上部分群眾對有償供水缺乏認識,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商品水意識難以確立,給工程的運行管理造成極大的困擾。
2.4、 職能分工不清晰
臺安縣存在供水管理部門職能交叉的問題,職能分工不清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供水體系的發展。當前尚有部分工程建成后產權手續不完善﹐權屬職責不明晰,分工不明確,致使責任落實不到位,從工程規劃、建設到運行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監督體制﹐農村飲水工程還處于多頭管理的狀態,財政投入也始終難以形成合力。
2.5、 水質監測體系不完善
水資源用量和水質污染情況對農村飲水工程能否正常供水至關重要,是關系到農村居民生命安全的大事[4]。現階段,臺安縣農村飲水保護工作還處于初期,工程配備的監測設備十分有限,監測體系也尚未形成規模化和制度化,一般由水利部門或者防疫站進行水質的采樣和監測,設置的監測站點較少,且監測頻率較低,平均每年至多檢驗l次,根本無法達到實時監測水源地水質、水量的標準。
3、 對策與建議
3.1、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居民安全飲水意識
宣傳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飲水衛生意識,改變傳統的用水理念,促進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與發展[5]。例如,可以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介,宣傳飲水工程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及意義,樹立商品水的用水理念,提高對安全用水和節約用水的重視程度[6]。同時,要統一政府各部門及全社會對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認識,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與支持,使科學的用水觀念深入人心。
3.2、 提高工程的設計標準,擴大收費范圍
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區域大部分屬于貧困地區,想要維持工程的正常運行,還需要努力爭取國家對此項工程的投入比例,減輕村民的經濟負擔。同時,要加強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設法提高工程的設計標準,實現自來水入戶全覆蓋,擴大收費區域,增加工程維修養護資金,保證工程的長期有效運行。
3.3、 建立權責清晰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
我國農村飲水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工程建設完成后管理環節十分薄弱,因此,建立權責清晰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能有效提高居民對有償供水的認識,避免工程管理中的許多常見問題[7]。對于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由項目法人負責管理;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小型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區域的村委會或相關協會負責管理;單戶或聯戶的供水工程,由村民自行建設與管理。政府特許經營權、私人修建的供水工程資產歸投資者個人所有,由項目法人負責管理。采取公開競爭方式選取供水管理站負責人,并遵循優勝劣汰法則,進行定期考評。供水管理站其他職工按相關崗位要求,統一考試,擇優聘用。入職后,采取靈活的分配辦法,將職工收入與工作績效緊密結合,以發揮最大的工作效能。
同時,需完善水費管理制度,根據實地情況,按水量或按人頭按時收費,應按月抄表,杜絕半年及以上累加收費的現象。農村飲水工程首先應保證人畜飲水的需求,再考慮其他用水,如建筑用水、種植用水等,其他用水應與管理站簽訂相關供水協議,確定最大可供水量,再根據水量情況確定水價[8]。水費采取專戶儲存的方式,年終統一進行核算,抽取水費純收入的一半作為職工的工資支出,另外一半作為工程維修養護積金使用。供水站還要建立具有約束效力的監督機制,不僅需要接受水利、衛生等部門的檢查,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報告準備,還要接受用水居民和社會的監督,堅持公開水價、水量和水費,按季度總結水費收取情況和工作進展,并設置專門的舉報電話和公示欄,認真聽取群眾的評議,在確保安全生產和正常供水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3.4 、完善工程運行機制,提高有償用水意識
農村飲水工程應參照現代企業經營模式運營,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運行機制[9]。建立搞活經營、借鑒企業的經營理念,實行有償供水、透明化服務的市場運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級部門的積極性,提高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嚴厲杜絕“人情水”及“福利水”[10]。
根據工程的類型和規模,采取適宜的管理模式,由過去的集體建設管理轉變為集中管理和專業化運營。供水工程仿照公司化管理模式,實行股份制管理,并通過拍賣、股份合作等方式落實相應管理權。從根本上改變產權不明晰的局面,促進工程良性運營。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依照“合理收益、優質優價”的基本原則核定地方水價,充分考慮供水單位的經濟效益和農民的承受能力,以實行科學定價。積極完善“水價、水量、水費征收”的公示制度和管理制度,足額完成水費收繳工作,實現“以水養水,自我維護”的良性循環,發揮工程的長期效益。
3.5、 健全水質檢測體系,規范管理機制
在水質監測方面,部分農村飲水工程因檢測設備有限,無法及時對水質進行檢測[6]。因此需建立健全水質檢測體系,組織成立專業的水質檢測機構,提升農村水質監測服務水平,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完善的水質監測制度。
為了保證居民的飲水安全,應建立完善的水質監測制度,科學合理地落實工作要求,規范水質監測工作。
(2)配套相應的水質監測設施。
對于新建的飲水工程,要求必須配套相應的水質監測設施,并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原水、出廠水機管網末稍的水質進行定期檢驗。對于無法安裝水質監測設施的工程,應由縣級水質監測中心進行定期檢驗,若檢驗水質不符合標準,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11]。
(3)培訓專業的水質監測人員。
在水質監測人員上崗之前,由市水質監測總站對轄區內飲水工程水質監測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做到所有的水質監測人員都能持證上崗[12]。
(4)建立水質監測中心。
以重點供水工程和水質監測相結合的體系,在每個市、縣建立至少一所水質監測中心,主要負責全面監測管理本區域的水質,及時處理水源管理和監測中的問題。對于日供水量≥200t的供水工程,需建立專業的水質化驗室;日供水量<200t的小型供水工程應根據工程位置建立中心化驗室,以方便監測水源,使飲水工程管理更加規范化。
4 、結語
農村飲水工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的民心工程。為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必須通過加強工程建后管理、建立良性運行機制、完善水質監測體系等措施,不斷提高工程運行管理質量,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閆冠宇,張漢松,張玉欣,等.為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發展做好扎實的技術和管理支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5(12):11- 14.
[2] 孫毅,劉旭升,程玉亮,等.遼寧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措施概述[J].中國水利,2013(17):11- 13.
[3] 唐貴才,黃國耀,顏邦明.重慶市某地區農村飲用水水質健康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16,34(2):37- 40.
[4] 李斌,楊繼富,趙翠,等.農村高氟水處理現狀典型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8(9):106- 110.
[5] 李連香,劉文朝,曲鈞浦,等.小型間歇式次氯酸鈉發生器的設計參數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8,49(8):219- 224.
[6] 周樹朋,金瑞清,竇建華.現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及對策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9(2):56- 57,68.
[7] 劉來勝,劉玲花,周懷東,等.我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新階段發展方向探討[J].中國水利,2016(11):19- 22.
[8] 陳瀚.寧夏隆德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經驗及做法[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9):23- 24,31.
[9] 付彥偉.阜蒙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及對策[J].水利技術監督,2016(2):21- 23.
[10] 紀少德.寧夏同心縣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淺析[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7,37(3):70- 73.
[11] 閆韞,宗棟良,常愛敏.水質監測中方法檢出限計算的若干問題[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8(1)117- 119.
[12] 孫洋.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水土保持監測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6):89-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