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教育提倡教學改革,目的就在于用創新教學替代單一教學,隨著國家對于武術運動的重視,“武術進校園”在新時代學校體育的發展比重越來越大,學校開展武術教學已然大勢所趨。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對小學高段武術課程運用任務驅動教學進行探究,在當下小學高段的武術教學的基礎上,圍繞此進行武術課程的創新性思考,繼而提出教學創新的有效對策及實施意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達到武術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新時代; 任務驅動; 武術教學;
Abstract: In the new era,education advocates teaching reform,the purpose is to replace single 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With the national attention to Wushu,the proportion of "Wushu into campu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so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schools to carry out Wushu teaching.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in high-level primary school martial arts curriculum.Based on the current high-level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novative thinking on Wushu curriculum,and then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innovation,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lifelong spor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Wushu teaching.
Keyword: new era; task driven; Wushu Teaching;
1、 前言
近年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情況備受人們關注,國家教學體制的穩步改革,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成為了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各專家學者教師也在不斷摸索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階段全面發展成為了衡量一名學生學習的重要標準。武術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有著突出作用,2010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和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廣實施(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的通知》指出,各級教育部門要對武術健身操的好處有全面且深刻的認識,并且要求全國普通中小學要認真實施和開展武術健身操工作。[1]2017年3月,沈小棟在《教育部長:武術、太極都可以進校園》的文章說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指出武術、太極都可以進入校園。[2]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經久不衰,對青少年學習武術有促進作用。
2 、武術任務驅動教學的發展
任務驅動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核心問題,以任務完成為目標進行的,在教師的幫助下,以共同任務為中心,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考,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形成一個表象訓練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逐漸形成感知心理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產生背景是建立在基于工作任務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實踐,確定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處理教學與技能培訓之間的關系,并縮小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問題并主動解決。武術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選擇是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具體問題出發,分析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尋找真理,武術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才能,養成鍛煉的習慣,雖然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武術教學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不足。如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表現不好,不嚴格執行學科教學應是許多學生的觀念,教師舊的傳統觀念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傳授。不僅老師沒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學生也沒有發揮其主動性。一系列的問題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故對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分析。
3 、任務驅動武術課堂創新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的武術課基本上是徒有虛名,一些學校的負責人甚至明確表態武術課可以取消,武術課若在中小學失去了它應有的地位,武術的普及推廣和發展形勢將會十分嚴峻。[3]很多學校在發展武術的過程中,會出現忽略武術本質的情況,由于武術套路種類繁多,內容涉及較難,課時較少,學校缺乏專門的武術教師,武術教法單一使武術枯燥乏味等等一些原因,所以我國現在的武術課推廣現狀差人強意。
現階段新課標在不斷深入發展的前提下,任務驅動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和補充,該教學方法不斷迎合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調查,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學生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由于武術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感覺用處不大,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傳統,學生不能適應,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敢于創新,與時俱進,在課堂上可以以游戲的方式融入課堂中,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其次是由于文化課學習壓力過大,沒有多余的精力再去運動,這一點可以理解,學校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要求嚴格,使得學生精力不足,但是這種因素會導致學生的體質下降,文化課成績提高了,身體卻垮了,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領導及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適當的運動,這不僅僅提高了身體素質,同時也緩解學習壓力,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調查還顯示,91.6%的學生認為武術運動技術動作復雜,不容易掌握,對于這一點需要體育教師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在原技術動作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或改進,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范圍,使學生們對待武術教學有所改觀,有利于體育課堂的順利進行。創新小學高段武術教學模式,尋求一種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是目前武術教學改革發展的重點,而創新是我們民族進步的靈魂;這就要求現階段武術教學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教育模式,教學手段更應該與時代接軌,在運用新穎教學用具的同時,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創造,在實踐中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3、 武術任務驅動教學的思路
3.1 、在武術課堂中創設情境式教學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任務驅動教學的主要支撐,當學生自發的融入這個情境中時,教學流程也會一步步發展。環境創設我們可以分為很多種,例如:(1)武術情境創設,就是讓學生感受武術進入情境中,這個使用與主題比較明顯的武術,可以直接讓學生鑒賞武術,欣賞完武術后讓學生回答,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融入武術情境當中。(2)表象情境創設,即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運用圖片、音頻等為教學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進入學習武術套路動作時,教師可以事先給學生播放這個動作的視頻,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表象,然后進一步進行講解,引人入勝。(3)現場情境創設,設定現場情境,把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去,活躍課堂氣氛。(4)語音情境創設,就是教師通過語言感染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會出現一些情況。比如說,在創設情境中,我們不能過多的使用多媒體,所以,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多媒體“點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切不可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教學手段、方法的運用最終目標也在于提高學生武術技藝的學習,因此在創新手段的使用上也應因地制宜。
3.2、 將探究式教學引入武術課堂
在課程上,積極鼓勵學生開啟“頭腦風暴”,例如為學生提供某一武術動作技巧的建構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武術動作的構建,在課堂上,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的探究,體驗,倡導啟發式教學,鼓勵標新立異,肯定學生的不同想法,引導其積極學習。
3.3、 武術寓游戲于教學
游戲必須在武術活動中進行,伴隨著武術進行。以此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武術游戲是讓學生加強武術體驗而創造的游戲場景,旨在讓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感受到武術的魅力。所以,武術游戲在武術教學中存在著重大意義。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武術,這對于學生而言,本來就是一種學習的熏陶。
4、 任務驅動教學策略
4.1、 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新鮮感、求知欲、模仿”
小學高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在注意力維持方面十分有限,但這也迎合了武術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表現力,其次,這一階段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感、新鮮感,因此對于某些動作具有極強的模仿力,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學生群體中樹立榜樣,抓住學生好學的特點,貫穿武術教學的始終,并正確的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慣性思維等,課內外的教學任務要結合好,關注心理健康發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4.2、 創造性教學替代灌注式教學
設計了適宜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創新性教學方式替代灌輸式教學,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將全體小組分為若干個組,在進行武術教學后,由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學習和復習,教師來回巡視,對出現的錯誤進行點評,這與西方國家倡導的“道爾頓制”教學法異曲同工。小組學生在組內相互表演、合作等,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組內人員的職責分別為教學者、觀察者和練習者,教學者將教師剛傳授的武術技巧表現出來,并與組內人員同步進行演示,這種角色不但可提供學生的教學能力、領導能力,更可以加深其對技術動作的理解。觀察者的任務就是尋找不足,在教學中和練習者演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的和組內人員溝通。練習者的任務就是根據教學者的教學做進一步的鞏固。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做到有機結合。
4.3 、注重教學互動交流
關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教師從學生那里知道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學生也可以從教師那里知道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技術上的調整,長期以往,雙方會鞏固深厚的情誼,教師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精髓,雙方互為一體,共同開發武術教學,探索學校體育發展之路。
4.4 、發現閃光點,因材施教
任務驅動教學并不是忽視學生自身的個性,反而它強調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保護,倡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針對性的做出調整,關注學生整體,做好分層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做方法,為其他學生做出榜樣,這樣不但可以提高該學生的自信心,也能讓更多的學生表現自己。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與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推廣實施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的通知[Z].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2010.
[2]趙海濤.武術進校園活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術研究,2018(07):13-16.
[3]柴廣新,孫有平,楊建營.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新思想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