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戲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文化傳播提供了優良載體。花旦表演中眼神能夠對角色內心進行傳遞,將戲曲的藝術性凸顯出來,因而必須要正確把握眼神之美。本文就花旦進行簡要介紹,明確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指出花旦表演中的常見問題,對花旦表演中如何通過眼神之美來展現戲曲之美展開探究,旨在更好地對角色進行塑造。
關鍵詞: 花旦表演; 眼神之美; 戲曲; 表演; 花旦眼神;
在花旦表演中,眼神能夠將情緒情感準確表達出來,這也是戲曲的靈魂。若演員能夠配合身段動作與內心情緒變化,對眼神進行靈活運用,則能夠賦予戲曲以神韻,刻畫角色形象,展現故事內涵,增強花旦表演的感染力,觀眾的情感共鳴也得以激發。基于此,對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展開探究,對于表演藝術性的提升至關重要。
一、花旦簡介
(一)花旦角色
在我國傳統戲曲中,花旦是一個經典角色,帶有一定喜劇色彩。花旦來源于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戲曲中統稱青年或中年女性為花旦,角色行當從屬于旦行。就屬性來看,花旦與正旦和武旦存在明顯不同,以妙齡女子為常見角色,展現的是天真、開朗的妙齡女子,以及潑辣、放蕩的中青年女性。
(二)花旦特點
從穿著來看,花旦服裝制作講究,主要包含長袍、短衣、鎧甲、盔帽、靴鞋、輔助服裝這六大類。除某些閨門旦著長衫,花旦大多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坎肩、“飯單”“四喜帶”。
從表演來看,花旦角色較為聰明,眼神犀利,反應迅速。
從身段來看,花旦的基本功較強,對于腰肢和腳下的靈巧性有較高要求,通過基本功將花旦角色的靈動性展現出來。
從唱功來看,花旦角色以造型和念散白最為重要,以唱功為輔助,舞蹈則是必備的。花旦表演側重于做功與神采,唱功居于輔助地位,但必須要保證清秀、魅力與靈敏。
(三)花旦眼神分類
花旦角色強調通過眼神來展現自身神采,因此,對眼神方面的要求比較高,一旦花旦表演中眼神無法達到巔峰,則極易對人物氣質和角色塑造效果產生影響,甚至很難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就花旦的眼神來看,憂郁眼神的展現,需要控制好垂眼的角度,確定眼神凝聚點位置,在花旦角色兩米范圍左右確定眼瞼下垂視點距離,便于觀眾看到花旦的眼神變化,體會其心理動態,憂郁形象也得以形象塑造。比如靈動眼神的展現,要求表演者保持伶俐,但眼珠不可亂轉,否則會造成眼神渙散,也很難吸引觀眾。比如激情類眼神的展現,需要表演者對戲曲劇情做到心中有數,結合人物內心展現與之相符合的眼神。
二、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
(一)真實美
藝術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戲曲藝術有著較強的感染力,在花旦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在戲曲當中融入自身經歷,真實演繹出戲曲故事,賦予戲曲表演獨特韻味,從而令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花旦表演過程中,通過眼神的巧妙運用,對戲曲故事中人物個性、情感等加以演繹,進而更好地塑造人物。比如在《春草闖堂》表演中,春草心情著急,向王守備打聽薛玫庭的安危,得知情況緊急等,演員通過眼神將春草內心的不安展現出來,尤其是當時周圍的安靜和春草焦急的眼神形成鮮明對比,隨著劇情的深入,春草的眼神由不安轉變為鎮定等,整個過程中表演者通過眼神對人物內心進行精準的刻畫。
(二)情感美
戲曲花旦表演過程中,透過眼神能夠對人物內心感情進行把握,還能夠加深對戲曲故事意境的把握,這是語言與動作無法比擬的,使得戲曲花旦表演更具感染力。在生活中,人物內心的情感狀態也得以通過眼神表現出來,這就是眼神的情感美。比如有的人雙目炯炯有神,有的則賊眉鼠眼,不同的眼神所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三)內在美
戲曲花旦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需要把握不同的角色,明確故事內涵,體會角色內心,真正深入角色進行表演。比如筱翠花先生通過生活積累和反復練習,對角色的故事與經歷產生獨特感悟,在表演中就能夠巧妙地運用眼神,惟妙惟肖地進行表演,真正與角色完美融合,充分體現出了眼神的內在美。以故事、角色個性、感情等作為入手點,表演者感悟并解讀角色,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進行演繹,結合具體環境與情節對眼神進行調整,才能夠更好地展現劇情,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三、花旦表演中的常見問題
通過觀察花旦表演可以發現,在眼神運用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人物角色的塑造受到影響,人物氣質無法充分展現,觀眾注意力集中程度受到影響,整個花旦表演也并不理想。
在花旦表演中,部分表演者的眼神不夠靈動,缺乏神采,甚至相對呆板和遲緩,無法精準地塑造角色。而在木訥角色表演過程中,也存在刻意表演的情況,所塑造的角色并不具有吸引力;還有部分表演者自身閱歷有限,對于人物理解不到位,在表演過程中無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眼神缺乏感染力,表演過于盲目,無法展現出花旦表演的眼神之美。
在舞臺表現力方面,部分表演者的眼神運用不合理,在舞臺上下垂眼神,在觀眾看來像是閉眼,這就會影響表演效果。花旦表演在眼神方面有較高的要求,若表演者對于眼瞼下垂視點的控制不到位,則必然會影響花旦表演的整體美感;還有部分表演者對于眼神運用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瞪大眼睛會增加眼神的靈動性,但實際上,越是毫無章法地瞪大眼睛,反而會產生一種生硬感,眼神呆愣而缺乏神采。
為了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花旦表演中需要恰當而準確地展現眼神之美,不可亂轉眼珠,也不可眼神渙散,否則都會影響表演的整體效果。
四、花旦表演中通過眼神之美展現戲曲之美的具體方法
(一)于眼神中融入真實情緒,體現角色形象
在花旦表演過程中,若想要對觀眾的情緒加以調動,就必須重視表演者自身真實情緒在眼神中的融入,以充分體現眼神之美,展現角色形象。戲曲藝術的靈魂在于真實,這就要求花旦表演中的情緒必須是真實的,不應當是虛假的,也不可是浮于表面的,必須要深入到角色中,將戲曲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充分體現戲曲之美。在排練戲曲節目的過程中,花旦表演者要深入角色,對角色自身在不同情景下的情緒變化進行精準把握,分析復雜情緒,理解內在情感。在此基礎上,從角色處境、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對眼神進行合理選擇,正確運用花旦表演的技巧,將真實情緒融入眼神中,保證眼神變化的豐富性,生動地體現角色情緒,賦予花旦表演以真實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花旦表演者應當深切感知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與角色進行深入交流,通過藝術的方式對眼神進行加工,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在這一方面,花旦表演者需要對角色進行深入分析,感悟角色的內心世界,關注角色的情感變化,拉長時間節點,增強花旦表演的張力,所達到的舞臺效果也更加顯著。結合舞臺表演的具體對象,進行深入交流,將情緒融入其中,更好地展現出情感。若花旦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并沒有滲透情緒,僅僅是空洞的表演,眼神也比較混亂,此種情況下就無法保證花旦表演的說服力,觀眾也難以實現情感共鳴。
在花旦表演中,對于眼神的舞臺運用,需要讓眼神亮起來,在受到外部刺激后,表演者對于情緒的傳遞就可以通過眼神來實現,也就是所謂的“拎神”。花旦表演者開口之前,需要對表演內容了然于心,合理選擇拎神動作,對飽滿的情緒進行傳遞。結合人物情感狀態調整眼神的運用方式,若人物情感激變,此時花旦表演者可使用夸張的眼神對觀眾的注意力加以吸引,增強花旦表演的整體效果。
花旦表演者在舞臺上對于眼神的運用,需要掌握眼瞼抬起與下垂的正確方法,保持與觀眾的交流,整體達到較好的表演效果。一般情況下,花旦表演者在舞臺上保持平視時,其眼瞼略高于正常生活中,尤其是面對多層觀眾席時,花旦表演者眼睛視覺高度以二樓觀眾前沿為最佳位置。對于亮相、害羞、思索等表演時刻,表演者需下垂眼瞼,以下方距離自己三米位置為最佳的視線高度。花旦表演者下垂眼瞼時,眼珠可下垂至前幾排觀眾座位,適當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但切不可閉眼,以免對花旦表演整體效果造成不良影響。
(二)于眼神中融入豐富情感,賦予角色靈魂
戲曲花旦表演中,正因為眼神之美的存在,為角色賦予了靈魂,因此,在表演過程中需要將豐富情感融入眼神中,與肢體動作相配合,保持角色的豐滿,角色個人情感也能夠為觀眾所領悟。在人物情感狀態的表現上,傳統文化中強調通過眼神來加以展現,比如喜上眉梢、瞠目結舌等,諸多豐富的詞語表明了眼神在角色刻畫方面的重要性。為充分體現出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需要表演者細膩表現角色眼神變化,令觀眾把握到角色的情感波動,此種方式下人物角色定位更加精準。花旦表演者往往能夠領會眼神之美并在表演中加以正確運用,將豐富情感融入眼神,使得角色更加鮮活。
戲曲表演評析中也以眼神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依據眼神中所蘊藏的情感對表演者的水平進行評價,可見通過眼神的運用能夠增強角色的感染力,表演也獲得真實的靈魂。比如在《坐樓殺惜》表演中,表演者對于情感沖突的刻畫,并不局限于語音語調的變化,而是通過怒目圓瞪等眼神與肢體動作相配合來進行表現,展現出宋江與閻惜嬌的憤怒,增強了表演的感染力,觀眾也被深深吸引,陷入到對角色情感與劇情變化的思考中。
花旦表演者對于思索這一心理狀態的表現,可保持眼睛平視前方,保證眼睛閃動的節奏性,眨眼后將眼瞼下垂,最后將眼瞼抬起。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需要演員反復訓練才能夠形象地表現出來,將眼神拿捏到位。花旦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體驗融入表演中,反復研究基本功,創新眼神的運用方式,將最佳的表演效果呈現給觀眾。
在花旦表演過程中,可將內心情感體驗與外部情感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對角色形象加以塑造,保證表達的準確性,這就要求花旦表演者透徹理解劇情內容,結合角色運用恰當的眼神進行表達,確保與角色的情感基調相符合,在舞臺表演過程中把握好分寸,觸動觀眾的情感,從而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
(三)于眼神中融入角色風骨,展現藝術魅力
在戲曲花旦表演過程中,角色風骨在眼神中的融入,能夠展現出戲曲的獨特韻味,對觀眾產生強烈吸引。優秀的表演者不僅要能夠演繹自己擅長的角色,而且應當對不同角色、形象、性格、年齡、性別的角色進行駕馭,真正做到演什么是什么。比如荀慧生先生本身是男性,擅長反串女角,這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對角色性格、情感進行把握,對藝術作品的結構、情節、思想等進行深入把握,才能夠生動地展現角色形象,通過眼神傳遞情感,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將人物經歷與處境等傳遞給觀眾,將戲曲藝術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花旦表演內容對于表演者的想象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表演者的帶動和引導,促使觀眾想象劇情與情感,思考并判斷劇目。這就要求表演者在心中對角色進行感知,對觀眾的情感加以調動,彼此之間互動,進而通過眼神對表演內容進行傳達,促使觀眾了解并認同,為觀眾創設一個遐想的空間,進而促進彼此共合狀態的產生。花旦表演者應當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學會克制自己,不可隨意閉眼,即便是在轉身的過程中也要恰當地運用眼神,對觀眾進行引領,這就能夠顯著增強花旦表演的藝術感染力。
(四)于表演中運用眼神美,提升表演水平
隨著花旦表演的發展,先輩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把握戲曲的特點,對眼神進行訓練,充分展現眼神之美。比如在笑眼的展現過程中,需微微下垂眼瞼,保持半含半笑的狀態;定眼時保持氣上貫,眼神不可亂動,不可渙散;在醉眼時可保持雙眼蒙眬;以目光一瞬展現情眼;以嫣然一笑、回收凝視表示媚眼;以眼神上下浮動表現沉吟回憶往事等。通過對不同眼神進行總結,掌握展現眼神之美的方法,堅持鍛煉則能夠提升花旦的表演水平。
在花旦表演過程中,需要就先輩表演作品進行欣賞和借鑒,就其中關于眼神之美的展現方法進行學習,理解人物角色,融合并調整眼法技巧,從而形象生動地塑造人物,并且避免千人一眼的情況出現。在花旦表演之前,必須深入分析人物特點,了解眼神舉止,從細節入手進行思考,通過巧妙運用眼神來展現人物性格、內心以及情感變化等,吸引觀眾注意力,在劇情變化中強調觀眾的充分參與。
花旦表演者應當善于觀察生活,對眼神與情感之間變化進行深刻感悟,對情緒變化中的眼神進行細致感受,通過藝術性加工提升表演的真實性與自然性,縮小觀眾與角色之間的距離。花旦表演的藝術性更強,有助于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水平,進而對優秀戲曲表演作品進行創作。
綜上所述,戲曲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能夠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對悠久歷史文化進行表達,受到公眾的廣泛喜愛。在花旦表演中,需要將情緒、情感、角色風骨等融入眼神中,體現眼神之美,并加以正確運用,從而提升花旦表演的整體水平,促進戲曲文化的延伸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霞云.戲曲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J].大眾文藝,2019(12):134-135.
[2]江月.寫真“四小花旦”[M].北京:現代出版社,2003.
[3]荀慧生.荀慧生舞臺藝術[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2.
[4]阿甲.戲曲表演規律再探[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