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實施以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打造基于新教育要求的智慧化課堂迫在眉睫。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打破原有的局限性,以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全面發展。當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一些困境,聚焦困境,對癥下藥,是關鍵所在。文章分析了當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 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課堂; 困境; 策略;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整個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是指青少年發展和成長所應具備的品格與關鍵能力。具體到每一個學科,又有所不同。就高中語文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容主要有“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適當優化教學策略,使課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
1.以文本教學為主,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滲透不夠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師應不斷拓展資源,實現課內文本與課外補充內容的相得益彰,為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的落實創造有利條件。但事實上,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教師的語文課堂始終以文本教學為主,鮮有補充、少有拓展,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還無法順利落實語言素養、審美素養、文化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以豐富的,且思想性、科學性與趣味性較強的課堂內容為引領。但事實上,很少有教師能夠有效選擇教學內容。
2.語文教學深度不夠,遏制了思維的發展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想落實這一素養,語文教學必然要有廣度與深度。當前,許多教師的教學浮于表面,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且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文本。這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更詳細地說,教師往往更加關注淺層知識的傳授、感性認知的發展,而對于深層知識的探究、理性認知的深化有所忽略。這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大困境。
3.教學方法陳舊低效,阻礙目標落實
陳舊低效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還遏制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在新課改背景下,打造生機勃勃、融洽民主、和諧友愛、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活動中獲得新知、提升能力、發展素養十分必要。教師應明確,教學方法的陳舊低效讓學生的積極性銳減,課堂專注力下降,原本該掌握的知識不能很好地掌握,更遑論發展語言素養、審美素養、思維素養、文化素養了。這是教學面臨的又一個困境。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1.拓展教學內容
語文課堂應該是靈動、開放,且具有生成性特征的智慧課堂。因此,在運用教材文本進行教學的同時,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廣度,積極有效地補充素材,豐富課堂內容。這樣,一則可讓學生有效積累語言知識,提升審美能力;二則可將語文課堂打造成智慧殿堂。
教師可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主要以圖片、視頻等為主),以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知識與審美創造。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素養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引入一些文化資料,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并提升其文化創造力。例如,在屈原《離騷》的教學中,教師可提供一些關于屈原的資料,然后給學生普及有關“端午節”的知識,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始終徜徉在文化的殿堂里。要想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教師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鑒賞的素材。例如,在《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鑒賞詩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與繪畫美。然后用PPT分別展示席慕蓉的《渡口》《一棵開花的樹》等現代詩,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鑒賞,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教師還可為學生推薦經典的語文課外讀物,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一些報紙、雜志、書籍上的名家名篇等最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通過閱讀優美的文章可有效積累寫作素材,為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打好基礎。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作品之外,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例如,高中階段要求學生閱讀的名著有《三國演義》《家》《巴黎圣母院》《高老頭》等,教師可以挑選書中一些典型的片段讓學生集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自主閱讀的方法。在學生閱讀完這些名著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其他的名著,讓學生依據興趣選擇閱讀。
2.有效設計問題
核心素養背景下,“思維發展與提升”備受矚目。在當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重視教學內容的傳授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終身語文學習。以往的淺層次課堂教學并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鑒于此,教師有必要開展深度語文教學,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關注細節,巧妙設計教學問題,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要想實現深度教學,教師就要改變以往那種全面抓內容、“泛而不精、泛而不深”的教學方式,從細節處著手,有層次性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去深思、去探究。如在魯迅《祝福》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課文中祥林嫂說的話“我真傻,真的……(訴說自己的遭遇)”設置以下的問題:(1)為什么祥林嫂反復地說這些話?(2)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是怎樣的?(3)結合相關語句來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樣的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理解細節內容,繼而探尋到文章的深層意蘊。
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批判性、敏捷性等品質。毋庸置疑,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批判性等品質的培養過程,便是他們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一些問題討論活動。這樣做的前提是,教師要能夠給出具有沖突性的問題,從而讓學生能夠圍繞沖突展開系統的質疑、批判與辯論。例如,在《荊軻刺秦王》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以下辯論問題,讓學生進行積極討論:“荊軻刺秦王最終失敗了,有人說他一無所獲,也有人說他刺殺秦王勇氣可嘉,他是歷史上名副其實的英雄,雖敗猶榮。你是如何看待的?荊軻到底是不是英雄?”這種辯論性課堂教學問題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3.創新教學方法
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令課堂教學事半功倍,而陳舊無趣的教學方法則讓語文課堂死氣沉沉。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應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營造能助力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良好氛圍,從而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引入“小組合作法”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鴻門宴》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給出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如:“課文的第二段一共描述了幾件事,為什么要描述這幾件事?”“課文是如何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的?請一一展示說明。”再如,在教學山水游記散文《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時,教師可先設置問題:你最喜歡哪一篇山水游記散文,為什么?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最后讓每個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其次,構建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法,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顛倒了“教”與“學”的順序,實現了“先學后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好微課,微課可以在網上下載,也可以自己制作。微課的內容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要直觀且有趣。翻轉課堂能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十分有幫助。
當然,除了以上的教學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使用其他更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繼而全面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優化與創新伴隨著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應不斷反思教學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方法來打造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要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服務。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更加慎重,不僅要安排好、設計好,還要實施好、落實好。課堂教學的優化來源于教師對教學困境的不斷分析、研究;唯有如此,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李鳳紅,任廣宏.淺談在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9(20):35-36.
[2] 丁昌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54-55.
[3] 李睿.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味俱全”[J].學周刊,2020(1):99.
[4] 李雪.談基于核心素養下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趣味性[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