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女性參政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必然要求,女性政治參與狀況影響著我國民主政治生活的健康發展。不同區域受不同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女性政治參與的狀況有所不同。本文結合吉林省地域特殊的歷史及現實條件,從政治、經濟、文化、能力素質等方面對女性政治參與加以研究,促使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事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政治參與; 女性政治參與; 制約因素; 對策分析;
Abstract: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ffe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life in our country. Different region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status of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peci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Jilin Province to study the political female particip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bility and quality,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Jilin Province.
Keywor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estrictive factor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政治參與是指公民行使以普選權為核心的公民政治權利的過程。公民的政治權利是根據憲法、法律規定公民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它是公民的經濟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女性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政治權利,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這是貫徹男女平等國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婦女地位,實現婦女進一步解放的重要標志,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進步,女性政治參與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一個重大現實問題。中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域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有很大差異,也決定著不同地域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的特殊性。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中部,受其政治、經濟、歷史發展情況的影響,與中國其他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別。文章從吉林省的現實情況入手,強化理論研究,以期為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工作科學發展提供借鑒。
1 、女性政治參與的必要性
1.1 、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
政治參與從本質上說是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過程,具體說是公民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各種政治活動。女性占全國人口的近半數,在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等各個領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大[1]。因此,女性公民政治參與的廣度、深度、質量直接決定著我國民主政治的水平,是衡量我國女性政治地位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
1.2 、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經濟歷來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步伐加快,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現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就會對上層建筑提出多么高的要求,上層建筑必須跟上經濟發展步伐,以保證和促進經濟再發展[2]。民主政治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人民決定著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這既是國家政治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女性高質量的政治參與必然能夠給國家民主的政治建設、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生機活力。
1.3 、女性權益保障的需要
建國以來,我國基本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依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其它相關法律法規為支撐,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組織協同互助的婦女權益保障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凝結著幾代中國人的心血,為維護我國女性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勞動就業、生命健康等權益發揮著巨大的保障作用。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婦女權益保障事業長足進步,無論是法律法規的建立,還是組織機構和工作體系的建立,乃至婦女權益保障內容的實現,都有了實質性甚至跨越式的發展。但目前婦女權益保障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婦女權益保障的內容不夠全面,婦女權益保障的組織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相關的政府機構和職能部門在具體工作中還沒有做到全力以赴。從總體上說,婦女的政治地位還處于劣勢,女性政治參與受到很大制約[3]。因此,認真研究當代女性政治參與問題,解決女性政治參與存在的各種矛盾,并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理論,是婦女權益保障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歷史必然。
2、 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的制約因素
2.1、 地域文化的影響
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中部,屬于中國地域文化區域東部農業文化地區中的關東文化區,此區域原屬于偏僻落后區域,人煙稀少,少數民族文化占主導地位。相對于長江、黃河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而言,這里相對封閉,經濟相對滯后,人們的思想意識、觀念較為保守,改革、開放、競爭意識不強,求穩、安逸、怕亂的思想主導著東北人的觀念。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關東文化特點的疊加,嚴重制約著吉林省女性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寄托、訴求,致使“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評價標準,依然被道德規范所推崇。女性政治參與的意識不強,主觀要求不迫切,政治參與水平一般,質量不高,效果不佳。
2.2 、政治環境的制約
女性政治參與的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不具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對女性參政議政、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等做了相關規定,但是大多內容過于宏觀、簡單,缺乏系統性、全面性,操作性不強,還不能適應女性政治參與的實際需要,從根本上不能解決女性政治參與中遇到的問題。
性別保障政策規定成為女性政治參與唯一的強制性保障。女性政治參與的理論認識并不難,但女性政治參與的實踐卻是相當困難。現實生活中,人們視女性政治參與為畫蛇添足,有的勉強吸納女性參與政治生活,也是為了“點綴”,致使女性政治參與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程度上成為空談。因此,不得不通過性別保障規定,來保障黨和政府各級組織機構,以及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女性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與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還相差甚遠[4]。
女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弱化。現實生活中,女性政治參與的性別保障措施只解決數量的量化指標,卻沒有具體權力結構中的明確規定。在權力結構中,僅有的女性很少進入高層,居于各級各類權力核心位置更少。有的女性盡管進入了某個工作領域,但對參與的內容,實現的目標并不明確,有的甚至成了“擺設”。總體上看,女性政治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只停留在表面。
2.3 、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類政治發展的經驗表明,公民的政治參與水平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女性政治參與水平。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人格獨立偏弱,地位卑微,經濟上既沒有獨立的獲得權,又沒有掌控權,甚至難以維持生計,這些狀況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吉林省表現尤為突出。經濟困難的女性,她們只關心如何解決溫飽和增加收入,以維系自身、家庭、子女生活及學業的需求,根本無暇顧及政治參與的訴求和相關活動。此外,由于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女性在社會進程中面臨更大、更多的壓力,致使部分女性政治參與的動機具有功利性。歷史和現實證明,沒有婦女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做保障,就沒有女性政治參與的訴求和愿望,經濟基礎決定著女性政治參與的水平。
2.4 、女性自身因素的影響
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對于女性政治參與固然重要,但女性自身綜合素質的高低是制約女性政治參與質量、水平的主體性因素,不可忽視。
首先,女性的整體文化素質偏低。雖然我國法律法規賦予了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權利,但由于歷史、傳統等種種原因,女性受教育程度遠低于男性,現實生活中女性個體文化劣勢嚴重影響了女性政治參與的可能及政治參與的程度。
其次,女性政治參與主觀能動性不強。女性對政治參與的認識不足,主動從事國家社會事務管理的意識不強,行動不自覺。部分女性即使有一定的訴求,由于受教育、經濟、文化等條件制約,以及自身狹隘視野的影響,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或者采取什么方式去表達。
最后,女性政治參與能力偏低,質量不高,特別是吉林省女性,在政治參與方面基本分為三類情況。一類是經濟基礎、教育背景、人際關系、政治地位相對較高的女性,視野開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政治參與意識明顯,政治參與行動較為自覺[5]。一類是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各類角色,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崗位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她們只滿足于現狀,順其自然,沒有更多的政治訴求,也不具備政治參與的能力,更多的是習慣看男性怎么說、怎么做,表達意愿的時候少。一類是只為生計奔波,無暇顧及其它。相比之下,后兩類占比較大。
3 、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的對策
3.1 、創造良好的女性政治參與的文化環境
充分發揮吉林省地域環境特色。吉林省作為一個區域,歷史與現代發展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環境特色,對吉林省女性影響之大不言而喻。若解決好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問題,必摒棄舊的陳腐的思想觀念,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影響更多的女性積極投身到社會各個領域政治生活中來,為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大力普及法律法規教育,充分利用法律法規在人民思想意識中的權威性來影響、教育群眾,將男女平等和女性參與政治的權利意識深深地灌輸到人民的頭腦中。同時要大力宣傳女性政治參與的意義,使人民充分認識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女性不但要有生存權利、經濟權利,更要有政治權利。要在全省形成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保障女性各項權利實現的局面。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等宣傳形式為女性政治參與營造良好的氛圍。
3.2、 完善女性政治參與制度的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障女性政治參與有法可依。在我國,女性政治參與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公務員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這些法律法規雖經多次修改,但仍然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女性政治參與的發展需求,主要是彈性要求較多,剛性約束性條款較少,原則性要求較多,具體操作性不強。因此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完善法律法規的具體條款,切實做到女性政治參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及時調整政策,使女性政治參與制度化、常態化。法制化是女性政治參與的保障,制度化、常態化是女性政治參與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即通過全面、細致、具體的工作要求,促使女性政治參與所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各項措施得以貫徹落實。要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既要發揮中國共產黨執政黨的組織作用,保證女性政治參與健康有序發展,又要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女性參政、議政,還要發揮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促使女性政治參與經常化、制度化,使女性政治參與更具生命力。
設立執法監督機構,保障女性政治參與法制化得以實現。我國婦女權益保障工作的相關部門、組織機構很多,如地方各級婦女兒童委員會,各級婦聯等,實踐證明,沒有部門或機構能承擔起《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賦予婦女政治權利的保障義務,可見只是婦聯的呼聲,僅僅限于號召、譴責、協調的作用,和女性政治參與的訴求相差甚遠。因而必須通過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或強化立法機關的監督職能,明確職責范圍,在女性政治參與工作中,做到監督有力、有效果,并具有強制性。
3.3、 強化女性政治參與的能力培養
提升女性政治參與的文化內涵,為提高女性政治參與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女性入學率的穩定,確保更多的女性接受國家的基礎教育;保證女性自己決定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在學校的選擇、專業方向的確定做到男女平等,一視同仁;重視女性的職前、職后文化知識的培訓工作,鼓勵更多的女性及時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
加強女干部培養選拔工作,有目的培養鍛煉大批女性社會參與者。培養女干部要從學校教育抓起,發現、培養、鍛煉大批女學生干部,為她們的成長創造條件,使得她們盡早接受社會參與能力的培養、鍛煉,走出校門后,縮短“緩苗期”,能夠很快適應國家管理、社會管理的需求。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有組織地對女性干部進行培養、鍛煉,除依法律規定外,還應通過組織措施,行業規定、政策制度等,建立健全女干部的培養機制,切實將女干部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為女性政治參與工作提供大量的人員保證。
有針對性地提升女性政治參與的能力,保證女性政治參與的質量。女性政治參與的質量,決定于女性政治參與的真實效果,即女性在政治參與過程中的作用,而作用又取決于參政議政能力。現代國家事務、社會事務門類繁多,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進行管理、監督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單憑滿腔熱情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已經遠遠不夠,必須同時具備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政治參與的真正目的。要提升女性政治參與的能力,鼓勵女性到基層開展調研,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政治參與的本領。
3.4 、重視性別平等教育,培養女性的政治參與意識
性別平等教育貫徹到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保證女性和男性一樣,具有平等的生存權、人格權、經濟權利、政治權利,培養女性自尊、自強的精神,平等地參與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管理,做國家的主人。從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要把女性教育問題列入規劃中,把男女平等的觀念貫徹到所有課程體系中。
提高女性權利意識。在歷史的長河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使得女性自然認為與政治、各種權利無關。要解決女性政治參與問題,必須解決思想意識、觀念問題,讓女性接受權利意識,從而實現政治參與的目的。
樹立女性主體意識。女性與男性之間的區別,應當是人類性別之分、生理特征之分,而不應是社會生活中的主次地位之分。女性與男性同樣享有法律賦予的政治、經濟、生產、生活、生存、文化教育的權利,同時承擔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特別是要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經濟活動、社會管理等活動,理所應當,責無旁貸。要改變政治參與中女性是點綴等不正常現象,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培育更多的女政治家、女科學家、女企業家、女教授,使女性成為國家的棟梁。
總之,女性政治參與問題既是一個理論研究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實踐問題,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認真研究并解決好這一問題,對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研究吉林省女性政治參與問題必須結合吉林省女性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實際和所面臨的各種社會條件、自身因素,努力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這是吉林省政治理論工作者不竭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 董美珍.論女性政治參與能力建構[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6(1):12-17.
[2] 梁旭光.中國婦女參政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理論學刊,2000(1):12-17.
[3] 陶東明,陳明明.當代中國政治參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58-62..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102.
[5] 谷長春,孫占國,程妮娜,等.吉林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傳統特色—《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吉林卷》緒論[J].社會科學戰線,2013(10):119-123.